河北省艺术中心出品话剧《蚀月》在石首演
更新时间:2025-03-28 11:59 浏览量:7
河北省艺术中心出品话剧《蚀月》在石首演
“镜像叙事”中感受温暖与力量
3月22日晚,小剧场话剧《蚀月》在河北省艺术中心造艺空间成功首演。图为演出剧照。河北省艺术中心供图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3月22日晚,由河北省艺术中心(河北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出品的小剧场话剧《蚀月》在造艺空间成功首演,为观众带来一场充满诗意与深刻情感的观剧体验。
《蚀月》是河北省艺术中心出品的首部小剧场话剧,是河北省艺术中心去年深耕打造的演艺新空间造艺空间的核心内容,也是由做剧场向做剧目延伸的一种全新尝试。该剧由太千编剧、邵泽辉导演、刘欣然和秦枫出演,3月5日至9日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小剧场成功首演后,3月22日回归河北演出。
作为造艺空间一周年特别剧目,该剧讲述了29岁男青年王爱华的故事,他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而为他主刀的医生是他多年未联系的母亲。王爱华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家庭的破碎和情感的缺失,这次疾病的突发,让他不得不面对内心的创伤和亲情的空缺。为了将剧目呈现得更为深刻,导演邵泽辉尝试用“镜像叙事”的方式进行舞台二度创作,这种形式与他广受赞誉的舞台剧《在变老之前远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启用两个演员演绎同一人物。他希望通过这种“镜像叙事”,让观众在两个演员的表演中感受到角色内心的复杂与矛盾。
“这次创作充满不确定性,希望通过这种冒险,探索戏剧的边界。”邵泽辉说,每次创作都是一次自我挑战,他希望能通过《蚀月》让观众感受到戏剧的力量和可能性。他特别感谢刘欣然和秦枫两位演员的配合,他们的出色表现是这部作品成功的关键。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难掩内心激动,一位年轻观众表示,这个戏让他想起了自己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以前总觉得是他们不理解自己,看完剧才发现,其实大家都有自己的无奈,需要互相去理解和包容。
去年3月,河北省艺术中心造艺空间因热爱而生。一年来,众多沉浸式话剧、互动式儿童剧、先锋喜剧和精品独角戏轮番上演,有效满足了观众沉浸式、强互动、新体验的文化新需求。
下一步,河北省艺术中心造艺空间将顺应演出市场变化,发挥其作为“河北省演艺新空间专业协作体”的牵头单位作用,持续打造“小而美”与现象级并重的演出品牌,继续和京、津两地剧院合作,引进国内外优秀小剧场戏剧,让市场化程度高、演出品质较好、观演形式多元的精品剧目落地河北,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品质小剧场演出,为开创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