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区举行“乐忆往昔 音寄相思”文明祭祀主题音乐会——高雅艺术进社区 音乐寄情倡新风
更新时间:2025-03-31 11:37 浏览量:5
清明时节寄哀思,弦歌声里倡文明。近日,由沈阳市文明办、大东区文明办主办的“乐忆往昔 音寄相思”文明祭祀主题音乐会在大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电声乐团的艺术家们以铜管重奏、弦乐演绎等艺术形式,为市民带来了一场融文明祭祀与高雅艺术融合的文化盛宴。
音乐会在铜管五重奏《序奏曲》中拉开帷幕。辽宁艺术家们用铜管音乐重现的冲锋号,这是对英烈的致敬,用中国民乐搭配雨声,这是对亲人的轻语。“我们用铜管的辉煌替代香烛,用旋律的共鸣传递思念。”活动负责人介绍,此次演出将文明祭祀与高雅艺术相结合,既是移风易俗的生动实践,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探索。
音乐会的压轴环节,全体观众与艺术家共同高唱《歌唱祖国》。在“红船精神”诗朗诵的铺垫下,激昂的旋律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让现场很多观众感受到当年老兵用枪炮保卫土地,今天这场音乐盛典也在用音乐守护我们对国家、对英烈的敬仰与记忆。“这样的祭祀方式既高雅又有意义。”参与活动的赵女士表示,“在音乐中缅怀先辈,比传统焚烧更环保、更走心。”
清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深情,既是缅怀逝去亲人的时刻,更是铭记先辈精神的庄严仪式。大东区以音乐为纽带,搭建跨越时空的情感桥梁,让思念在旋律中流淌,让文明在音符间传承。
此次“音乐祭祀”活动,不仅以创新形式延续了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更赋予清明节新的时代内涵——在悠扬乐声中,我们既寄托对亲人的哀思,也致敬为国家奉献的英雄先辈;既传承孝亲敬祖的家风文化,也倡导绿色低碳的文明风尚。
未来,大东区将持续深化此类活动,让清明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交融共振,让文明新风吹拂千家万户,凝聚起家国同心、薪火相传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