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中国国家话剧院《苏堤春晓》剧组赴三苏祠参观学习

更新时间:2025-03-31 20:04  浏览量:4

人民网成都3月31日电 (记者李平、实习生苟欣雨)31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苏堤春晓》剧组全体演职人员走进眉山三苏祠,溯源“三苏”文脉,在古柏苍翠间感悟“一门三进士”的家国情怀,为舞台创作注入更深厚的文化基因。

据悉,话剧《苏堤春晓》主角为北宋文豪苏轼,通过舞台艺术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展开一幅“活态化”的北宋画卷。该剧以苏轼在杭州疏浚西湖、修筑苏堤的史实为脉络,将诗词、书画、宋式美学融入戏剧结构。舞台设计运用全息投影技术,让苏轼笔下的“山色空蒙雨亦奇”从诗句幻化为流动的江南水墨。

东坡故里是千年文脉之地,《苏堤春晓》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表示:“900多年前,一个名为苏轼、吃着眉山春笋长大的少年从这里出发,把蜀地的烟火气酿成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仿佛一次隔世对望,是一场文化感动,让我们更加昂扬的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精神。未来,国家话剧院将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弘扬。”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苏堤春晓》中苏轼扮演者辛柏青表示:“走过总书记走过的路,体会‘三苏’的文学成就、家训家风,给了我极大震撼与鼓舞,我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承担国有院团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

《苏堤春晓》于3月28日开启了在四川成都站的首演,原定在成都演出3场,火爆售罄后,随即加演2场,印证了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强大生命力。《苏堤春晓》的落地,掀起成都“宋文化打卡热”,也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各大媒体纷纷对其进行报道,从剧情解读、舞台特色到演出盛况,全方位展现这部剧的魅力。四川眉山三苏祠作为苏东坡的故乡,此次演出仿若一场盛大的迎接仪式,诚挚欢迎苏东坡 “回家”。

此次《苏堤春晓》赴成都演出,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司指导下,中国国家话剧院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动成都、眉山、雅安文旅部门开展“一部戏品三苏——跟着《苏堤春晓》游四川”主题活动,首创“跨城观演”模式,整合三市25家景区、场馆、酒店等文旅资源,围绕剧目特点、苏轼人物特征及三市地域特色,推出五条主题线路,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观剧惠游”活动,观众凭借观剧票根可享受多种产品5-8折优惠,真正做到“跟着苏大人游四川”。演出次日,便有观众持票根在三苏祠门口等待,切实享受到了福利。据票务销售信息统计,此次演出有超50%为成都本地观众,有超20%的观众来自四川省内,另有近20%则是来自全国各地“打着飞的”来看戏的观众,毋庸讳言,国有文艺院团精品剧目正成为助力地方文旅发展的“强引擎”。

此外,话剧《苏堤春晓》继续开展“第二现场”演播,将于4月2日19:30在北京、天津、杭州、南京、哈尔滨、深圳、兰州、石家庄、海口、景德镇、南通、苏州、温州等13城同步上演。未来,中国国家话剧院的“第二现场”将向“全场景交互”发展,实现艺术与科技的共生,增强沉浸式体验感,呈现“艺术+科技+消费”的新局面,实现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为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作出新的贡献。

“《苏堤春晓》实现了‘双创’的完美落地。”田沁鑫表示,“它用年轻语态解构厚重历史,以科技手段激活文化记忆,证明传统文化从不是‘古董’,而是流动的精神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