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光 照亮信仰之路丨北疆青年热议革命历史题材原创话剧《蒙藏学校》
更新时间:2025-03-31 21:11 浏览量:3
3月28日、29日, 革命历史题材原创话剧《蒙藏学校》在呼和浩特市进行试演,为观众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红色之旅。
《蒙藏学校》是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重大主题文艺创作项目,入选2024年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由包头市艺术剧院(内蒙古话剧院)倾力打造。 全剧以北京蒙藏学校为叙事原点,通过老一辈革命家乌兰夫的回忆视角,艺术化再现李大钊、邓中夏等早期共产党人在此传播革命思想、培养民族干部的峥嵘历程。舞台创新运用双时空叙事与光影技术,生动刻画了荣耀先、多松年、乌兰夫等青年从求知者成长为革命者的蜕变之路,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一批蒙古族、藏族青年在党的引领下追求真理、投身革命的成长故事。
在演员们的精彩演绎下,这些角色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眼前。饰演多松年的青年演员张伟,为塑造这一角色历时10个月深入研读史料、走访故居,在导演与专家指导下完成从剧本解读到舞台呈现的二度创作,希望重现革命者坚贞的信仰;饰演青年乌兰夫的杨毅,走进乌兰夫故居,摒弃刻意“伟岸化”的表演方式,从“普通人成长”视角切入,聚焦其超越常人的专注力与民族团结意识;饰演老年乌兰夫的中国国家话剧院表演艺术家王卫国老师,虽与青年演员无直接时空交集,但在排练中对细节的提点,帮助青年演员精准把握角色蜕变逻辑;饰演荣耀先的张鸿武,走访革命遗址、研读李大钊与邓中夏相关著作,类比同时代革命者的精神特质,力求呈现早期革命者跨越民族的理想共鸣。
试演结束后,观众们表示,“心灵的触动”是对这部剧的第一感受,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使大家身临其境,如穿越时空般与先辈同行,使每个人都真切感悟到了信仰的力量与召唤,共同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革命英烈的深深敬意!
自治区青联委员 聂丽娜
荣耀先、云泽、多松年等熟悉的革命先烈在舞台上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幕起幕落之间,看到了他们的勇敢和刚毅,也看到了他们的温情和智慧,是他们做了一颗颗饱满充实的“种子”,换来了我们今天和平美好的生活。话剧很精彩,结束后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我爱我的祖国的歌声一直萦绕耳边。
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 内蒙古鲸喜电子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 张旭
首先感谢自治区青年企业家协会为我们青年企业家搭建这样的桥梁,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内蒙古过去的历史,剧中乌兰夫等革命先辈们在蒙藏学校接受革命思想洗礼,勇敢投身革命的坚定信念让当代青年企业家深受鼓舞。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剧中乌兰夫等蒙古族青年在蒙藏学校接受革命思想洗礼,勇敢投身革命的坚定信念。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为了理想和民族解放毫不退缩,这种精神非常震撼我。
我们当代的年轻人、青年企业家也要学习先辈们身上的韧劲和血性,为企业注入新的动力,带领企业走得更高更远,也希望更多的优秀企业一起推动家乡的蓬勃发展。
内蒙古财经大学辅导员 谷超
话剧《蒙藏学校》是一部关于历史,关于团结,关于青春的生动教材,当00后观众为多松年“笔杆子也是枪杆子”的呐喊落泪,当父母带着孩子在李大钊演讲中重温觉醒年代,这部作品已然超越戏剧范畴,成为一堂沉浸式的“大思政课”。
百年前的蒙藏青年用行动证明,个人的命运与理想定要融入国家与民族的事业。今天的青年或许不再面临枪林弹雨,但国际局势纷繁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暗流涌动,多松年那句“笔杆子也是枪杆子”恰是对当代青年的警醒,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以清醒的头脑守护信仰,以团结的姿态应对挑战。
当全场观众挥舞五星红旗高唱《我爱你中国》,当蒙古族汉族演员导演携手谢幕时,我们真切体会到,从百年前蒙藏学校的星星之火,到今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燎原之势,我们始终在共同书写一首属于全体中华儿女的诗篇,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政策表述化为情感共鸣,这部作品已然完成了它的使命。
内蒙古电力集团 路军
《蒙藏学校》通过舞台艺术形式,鲜活呈现了多民族青年共同革命的历史,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完成了一次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各族青年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畏的斗争精神,穿越时空、触及灵魂。
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的团干部,我将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团青各项工作。尤其是要如同早期共产党人在蒙藏学校播撒革命火种一般,认真办好“青马工程”,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示范引领公司系统各族青年用初心砥砺信仰、用理论坚定信念、用实践增强信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出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昂扬风貌和使命担当。
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七中学团委书记 任梦婷
作为中学团委书记,我有幸参加革命历史题材话剧《蒙藏学校》的观影活动,这部作品带给我的不仅是艺术的震撼,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启迪。
该剧以独特的艺术视角,生动再现了革命战争时期蒙藏学校师生追求真理、投身革命的感人故事。舞台上,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革命青年形象,他们为民族解放事业奉献青春的热血情怀,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特别是剧中展现的蒙汉师生团结互助、共同成长的动人情节,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深厚力量。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这部剧作的重要教育价值。它巧妙地将红色基因、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用艺术的形式让历史活起来,让思想教育更加生动可感。剧中那些为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的青年形象,正是当代青少年最好的精神榜样。
《蒙藏学校》的成功创演,让我们看到了文艺作品在铸魂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作为中学团委书记,我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艺术+思政”的教育新模式,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滋养学生心灵,引导他们传承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这部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教育性的精品力作,不仅丰富了北疆文化建设的内涵,更为我们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期待更多这样的优秀作品涌现,让文化的力量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中国石油内蒙古销售公司团委副书记 王超
观看话剧《蒙藏学校》,像是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让我深深沉浸于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之中。该剧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将20世纪20年代蒙古族青年在蒙藏学校的革命奋斗历程鲜活地呈现在舞台上。从热血青年们踏入蒙藏学校时怀揣对新思想的渴望,到在李大钊等早期共产党人的引领下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他们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热血 ,每一次抉择都彰显着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舞台上,演员们精湛的演技、饱含深情的演绎,搭配极具感染力的灯光、舞美和音乐,营造出强烈的时代氛围,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剧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蒙藏学校学生创办内蒙古地区最早的革命刊物《蒙古农民》的情节。当看到舞台上多松年、乌兰夫等青年,怀着满腔的革命热情,在简陋的环境中为了宣传革命思想,克服重重困难,一笔一画地撰写、排版刊物时,我被他们的坚定信念和使命感深深打动。这不仅仅是一本刊物的诞生,更是革命火种的传播,象征着蒙古族青年对旧世界的反抗和对光明未来的追求。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出青年们在面对困难时的不屈不挠,以及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忱,那种为理想而拼搏的精神极具感染力,让我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创业的艰难与伟大。
这部话剧对当代年轻人有着深刻的启示和重要意义。它让我们了解到,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刻,革命先辈们以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勇气,扛起了时代的重任。在当今时代,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繁荣的环境中,但同样面临着各种挑战,如科技创新的压力、社会发展的矛盾等。蒙藏学校的革命先辈们启示我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坚守初心,不被外界干扰和诱惑。同时,要勇于担当,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以实际行动为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话剧中展现的各民族团结一心追求革命理想的精神,也提醒当代年轻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交流,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
内蒙古团委12355青少年心理服务中心 金荣
整部话剧让我感受到历史青春在时代激荡中的重量。通过蒙藏学校青年们的成长轨迹,我看到了一代人在民族觉醒中的精神蜕变——他们不是被动接受命运,而是在文化交融中主动寻找民族出路。这种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让观众席里的我们既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又触摸到理想主义的锋芒。
有两处设计令人难忘:其一是用光影切割舞台形成的“时空走廊”,当现代青年与历史人物在光影中擦肩而过时,那种精神传承的意象直击人心。其二是“双语辩论”段落,演员们用蒙语、藏语和汉语交替争论民族未来,语言的碰撞恰似文化交融的隐喻,配合鼓点渐强的舞台音效,将戏剧张力推向高潮。
这部剧像是给当代青年的“精神地图”:它告诉我们文化自信不是固守传统,而是像剧中人那样在开放包容中寻找自我认同。当看到百年前的青年在乱世中坚持求学办报、用新戏剧启蒙大众,突然意识到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的长征——这或许能治愈现代年轻人的“意义焦虑”,让我们在回望历史时获得前行的勇气。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团结小学三一中队辅导员 张文平
看完《蒙藏学校》,内心满是震撼与感动。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蒙藏学校成为播撒革命火种的摇篮,这不仅是一所学校的故事,更是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解放、团结奋进的伟大史诗,激励着我们珍视当下,勇担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团结小学六三中队 郭铭烜
看完《蒙藏学校》,我被革命先辈们的热血与信念深深震撼,他们在艰难时局中播撒希望,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一切,让人由衷敬佩。我摸着胸前的红领巾,突然明白这抹红色里藏着好多故事。那些在雪夜里读书的哥哥姐姐,那些在月光下宣誓的背影,原来早就把“民族团结”四个字,写进了我们每天升起的国旗里。
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内蒙古绿循环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石兆星
观看革命历史题材原创话剧《蒙藏学校》后,我深受触动。该剧以新文化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为背景,生动再现了蒙古族优秀青年荣耀先、多松年、云泽(乌兰夫)、贾力更等人在蒙藏学校的经历。他们在此寻求知识和真理,接受革命思想洗礼,从草原学子成长为革命战士,最终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员和民族解放运动革命者 。演出使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炽热的爱国情怀,也体会到他们在压迫与反抗中逐渐理解只有各民族团结才能谋求自身彻底解放的真理的过程。
这场话剧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与精神洗礼,让我更加珍惜如今的和平生活,也激励我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浦正企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董事长 刘晓敏
作为一名青年创业者,观看话剧《蒙藏学校》让我深受触动和启发。这部剧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蒙古族、藏族青年在党的引领下追求真理、投身革命的成长历程。乌兰夫、多松年等革命先辈在动荡中觉醒,在艰险中奋进,为民族解放事业奉献青春与热血。
剧中青年们不畏困境、坚定信念的精神,与我在追梦路上迎难而上的韧劲产生了强烈共鸣。他们在绝境中依然敢于突破、执着前行,让我深刻体会到,面对创业路上的挑战与不确定性,唯有坚定信念、勇敢拼搏,才能不断前进。
这部话剧让我明白,创业不仅需要智慧与胆识,更需要革命先辈那种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的精神。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开创未来,也激励着我在创业路上坚定初心,勇往直前。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召小学学生 李晖婷
我看完了《蒙藏学校》话剧,内心特别激动。舞台上,蒙藏学子们无惧压迫,积极传播革命思想,为民族解放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他们在民族危亡之际,舍小我为大我,用青春和热血点燃了革命的烽火,让蒙藏同胞看到新希望。他们的故事,直击我幼小的心灵,也让我明白,生逢盛世的我们,更应心怀家国,续写时代新篇章!
南马路小学实验校区四二中队 周靖瑀
这是一部意义非凡的舞台剧,它生动演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兴起的壮丽篇章。舞台上,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仿佛将我带回到风云激荡的革命岁月。
剧中,多松年、李大钊、云泽等革命英雄成为耀眼的主角。他们曾是怀揣理想的热血学生,在时代的浪潮中,目睹国家的积贫积弱、人民的水深火热,毅然踏上了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从最初接触进步思想时的懵懂探索,到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却从未有过丝毫退缩。李大钊先生,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他以笔为剑,在黑暗的旧中国奋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火种。他创办刊物、发表演讲,不知疲倦地向民众宣扬新思想,唤醒沉睡的灵魂。面对反动势力的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坚守信仰。最终,为了革命事业,他慷慨赴死,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无畏精神。
多松年哥哥同样令人动容。他深入基层,积极组织革命活动,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地。在被敌人逮捕后,遭受残酷折磨,却始终咬紧牙关,绝不吐露党的机密,那份坚如磐石的意志和宁死不屈的气概,震撼着每一个观者的心灵。而云泽等众多革命先辈,也都以各自的方式,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扎根、发芽奉献着力量。他们在困境中坚守,在逆境中前行,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着革命的巨轮滚滚向前。
观看完这部舞台剧,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李大钊先生和多松年哥哥等革命先烈们,在生死抉择面前,展现出的那份坚定与无畏,让我由衷地感到敬佩。他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今日的和平与繁荣。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生活在幸福美好的时代,享受着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与发展。但我们不应忘记,这一切来之不易。难道我们不应该向这些革命先烈学习吗?我们要学习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言败;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学习他们勇往直前的勇气,敢于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部舞台剧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堂深刻的革命历史教育课,它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团结小学六年级三班 郭铭烜
周六傍晚的乌兰恰特大剧院像一颗巨大的水晶,玻璃幕墙映着粉紫色的晚霞。当《蒙藏学校》的红色幕布升起时,我仿佛被吸进了时光隧道,看见百年前的哥哥姐姐们在历史课本里活了过来。 影片中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我心中的爱国热情。
蒙藏学校,这所具有特殊意义的学府,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成为革命的摇篮。李大钊等革命先驱,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责任感,来到蒙藏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蒙古族青年们前行的道路,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为渴望救国救民的青年们指明了方向。李大钊先生对蒙古族青年们语重心长地说:“中华民族要振兴,蒙古民族要解放,就要推翻腐败的北洋军阀政府,阻止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些话语,如同种子,播撒在青年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激励着他们为民族解放而奋斗。
在蒙藏学校,多松年等蒙古族青年积极投身革命,他们从这里走出,成为优秀的革命者。他们有的奔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先进的革命理论,有的前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如何发动群众,还有的到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掌握武装斗争的本领而努力。他们在各自的道路上,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畏艰难,奋勇前行。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仰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
观看这部影片,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年代,看到了青年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他们的爱国情怀,他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让我深受鼓舞。
作为一名六年级的学生,我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我明白,自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要以革命先辈们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要像多松年他们一样,不退缩,勇往直前;在生活中,我要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团结小学教师 张文平
暮色中的乌兰恰特大剧院如一座历史丰碑,2025年3月29日晚,《蒙藏学校》的舞台帷幕徐徐拉开,将观众带回1923年的北平蒙藏学校。作为教师,这场话剧不仅是一次艺术体验,更是一堂穿透时空的思政课。
观看完《蒙藏学校》,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影片中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我心中的爱国热情和对教育使命的深刻思考。
蒙藏学校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成为革命的摇篮,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革命者。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思想的熔炉。从这里走出的革命者们,带着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奔赴全国各地,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而拼搏。他们就像革命的火种,在中华大地燃起了熊熊烈火,照亮了黑暗的夜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观看这部影片后,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更应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将影片中所展现的革命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们讲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肩负起自己的责任,用心去培养学生,就一定能够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接班人,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