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大有一名老师叫王菲,还是音乐老师
更新时间:2025-04-01 17:45 浏览量:3
“这张专辑的出版历时一年,其背后却凝聚了十年以上的积淀。”日前,《王菲音乐剧选段教学专辑》于各大平台上线,这场绵延十年的美育耕耘,终在2025年的春日破土抽芽。从军营到高校,从舞台到讲台,从独唱演员到育人园丁……南京农业大学教师王菲希望推动美育教学思政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引导学生立足现实、开阔视野,将乡村振兴的南农叙事与民族复兴的时代强音,转化为直抵人心的艺术表达。
“教师是引路人,一首歌需学生自己‘解码’”
钟山脚下,梧桐道旁,卫岗55号这座承载流金岁月的大院,曾是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王菲正是在这片艺术沃土上,度过了自己艺术生涯最初的十年。“走基层,上高原,入边防,下海岛……那时候我作为文工团的一员,为兵服务,慷慨激昂!”他一次次走上舞台、深入兵营,在磨砺中锤炼技艺,于坚守中沉淀匠心。
2013年,随着军队体制改革的推进,王菲决定转业。“转业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高校。”出身艺术教师世家的他自幼浸润在教书育人的氛围中,心中满是对青葱校园的向往。
孙菲阳是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艺术系的一名大二学生。在刚开始声乐学习时,她的声音较紧,声带犹如绷紧的琴弦,张力失控,这令孙菲阳感到非常焦虑。但王菲并没有要求她与别人一样练习,而是说:“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关键是如何找到它并让它发光。”
经过不懈努力,通过放松练习和个性化发声训练,孙菲阳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也找回了自信。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当被问到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时,人文院民俗学系2024级研究生蔡卓睿便谈起这首《长城谣》。“王老师经常让我们学习红色经典作品,让我们了解背后的历史故事,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去感受,去体悟旋律跃动里的家国情怀。”
王菲说:“一首歌的情感逻辑需要学生自己‘解码’,教师是引路人。”不仅在课堂上倾囊相授,王菲将三尺讲台延伸至课后——排练间隙的声腔理解、琴房内外的作品指导、食堂桌边的创作探讨,这些流动的教学场景,点滴间汇聚成了学生突破艺术瓶颈的密钥。
用艺术唱响时代、点亮“三农”
音乐剧,是一种现代的舞台综合艺术形式,以叙事为主的戏剧表演结合优美的人声歌唱和多样化的舞蹈表演,共同融合于舞台之上。
逾二十载舞台实践与声乐教学的淬炼,使王菲建构起独特的音乐剧知识体系,这些在理论与实践的螺旋式沉淀的宝贵经验,最终促使他选择音乐剧作为教学和美育的载体。
“我在选曲时,充分考虑旋律、风格等因素,力求能够吸引年轻人。”专辑精选十首中外经典音乐剧选段及影视插曲,涵盖古典、流行、民族民歌等多种风格,以演唱的形式呈现。这是一次革新的探索,既是对十余年专业教学经验的系统梳理,也是一次推动学科融合、突破专业壁垒的教学创新。
依托专辑,王菲引导学生以音乐剧为载体,在演唱中塑造人物,在表演中释放情感,实现作品审美里“声台形表”的有机统一。
“王老师的新专辑我第一时间就关注了,经典音乐剧选段的演绎既精准复现原作精髓,又创新融入情感理解,使音乐叙事与人文情怀深度交织。这张专辑兼具教学实用性与学术研究价值。”人文院表演专业221班周优优同学以此教学专辑为样本,常伴案头指引艺术求索。
通讯员 王玉龙 张子乐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