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AI+美育”赋能守护“星星的孩子” 认真、耐心是孤独症孩子的天赋

更新时间:2025-04-02 12:09  浏览量:4

央视网消息: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并且持续终生的神经性发育障碍。患儿往往会用特别的方式感受世界,他们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前夕,江苏南京举办了一场“星星的孩子”交响音乐会。孤独症儿童在家人的陪伴和鼓励下完成了音乐表演。

本场音乐会的节目编排独具匠心。特殊教育学校师生们带来的音乐舞台剧《星星的妈妈》,以深情的演绎展现了孤独症儿童家庭的坚韧与付出。孤独症小朋友勇敢走上舞台,表演了音乐舞台剧《我的快乐校园生活》,展示了身患孤独症的孩子们接受康复治疗后,重新回归校园的喜人场景。

今年11岁的孤独症患儿张良博宇是音乐舞台剧《我的快乐校园生活》的主要演员之一。3岁的时候,家人发现他出现不合群、语言少、行为刻板等情况,而且随年龄增长,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2022年开始到专业的医疗康复机构接受音乐治疗与心理干预相结合的系统治疗。

音乐治疗师张静介绍,以音乐为媒介配合心理干预,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谐的声音,有效调节孩子的情绪,缓解焦虑和压力,提高沟通表达的技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生活。

经过多年的系统干预,如今,张良博宇数学计算、读书识字、语言沟通、社会交往都很好。和正常孩子一样,也能自己上下学、买东西。

在活动现场,医护人员发布了以“理解接纳、平等尊重、专业支持”为核心内容的《爱星公约》,倡议全社会共同构建孤独症儿童友好环境。

专家义诊 普及孤独症儿童家庭康复技巧

在重庆,当地医院积极开展义诊、筛查、咨询等公益活动,为孤独症儿童及家庭送去温暖。

在重庆南川,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医生为前来问诊和咨询的孩子和家长进行了语言能力筛查和社交互动测试,并向家长普及了家庭康复技巧。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陈立介绍,应该针对他们的不同程度以及不同的分型,去进行不同教育的计划,包括家庭养育的计划,都要进行一些个性化调整。

近年来,随着各类公益活动的持续开展和科普宣传,社会对孤独症的认知水平显著提升。同时,国家也专门出台了《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通过开展康复服务提升、教康融合和家庭暖心三大行动,全面完善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体系。

关爱孤独症儿童 守护“星星的孩子”

连日来,浙江、广西、内蒙古等地举办各种活动,为孤独症患儿送去关爱。

世界孤独症日前夕,广西启动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通过实施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提升、教康融合、家庭暖心三大行动,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孤独症儿童的筛查、诊断、康复、教育、保障、关爱服务网络。

2025年,江苏将在无锡、苏州、常州等9个地区试点,每个县区至少设立1所特殊教育学校接收孤独症儿童,实行孤独症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将孤独症人群关爱服务年龄段扩展至全生命周期。

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十字会公益团队带着AI教具等物资走进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机器人教具与孩子们互动,AI精准识别孩子们的表情,让孩子们在无社交压力的环境下开心游戏。

内蒙古赤峰市红十字会靳芯介绍,结合现在的一些科技,先进的AI技术,他们也相应地匹配了一些针对于当下孤独症儿童的辅助工具做了一些捐赠。

认真、耐心和擅长重复是孤独症孩子的天赋。在杭州这所培智学校的数据标注课堂,10余名学生正全神贯注操作电脑,用不同颜色的标记精准识别陶瓷文物图片上的病害痕迹。这种被称为“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工作,要求标注员通过图像标注,教会AI识别残断、裂缝等文物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