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台八大套研究会召开“五台十小套”音乐研讨会
更新时间:2025-04-02 21:41 浏览量:5
3月27日,五台八大套研究会在五台云海大酒店召开“五台十小套音乐研讨会”。会议围绕“五台十小套”套名和相应曲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最后经牛玉堂等11名专家研讨审定,初步确定了十小套套名与曲目组成等事项。
据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音乐学家韩军在五台县调研五台八大套音乐时,了解到《十小套》在五台县境内流行的足迹,说明《十小套》音乐是源于五台、流传于五台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音韵的音乐形式,盛行于清末民初。“五台十小套”研究工作始于2016年,先后7易其稿,曲目命名讨论稿才初具雏形。
会议认为,“五台十小套”命名研讨会的召开在五台民间音乐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台十小套》与《五台八大套》、《五台大得胜》、《五台民歌小曲》、《五台山佛乐》、《五台戏曲》等共同组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古老的五台音乐体系。由于原始曲谱佚散,传承老艺人的去世而几近失传。五台八大套研究会成立后,研究人员在整理挖掘五台八大套音乐资料的同时,启动了《十小套》曲目的收集、挖掘和整理工作,经过寻访民间老艺人,查阅相关传统音乐典籍,又在收集十小套相关零散谱本和曲子的基础上,根据民间艺人的吹奏习惯,结合乐曲的应用场合和各班社的传承,对所收集的曲子进行梳理汇总与反复斟酌筛选后,按照从民间社会生活实用性出发,突出本土化、通俗化、适用性、灵活组曲、方便应用,区别于八大套套曲组曲格式和起名方法等起名原则,广泛征求意见,拟定了《十小套来历与起名思路》讨论稿,提交会议审定。
会议决定,“五台十小套”音乐的命名和组曲意义深远,研究会将制定"五台八大套乐团授旗办法",推进五台八大套的传承和推广。同时倡议县内各乐团、班社要按照文旅部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申报要求,参与研究和推广活动,并积极参与非遗宣传等公益活动,注意积累文字音像视频资料,为弘扬五台传统文化,申报国家省市县传承人与申报世界非遗创造条件。
会后,11名参会人员与11名专家组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