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溪|一个用一生去追“光” 的勇敢女性
更新时间:2025-04-03 07:00 浏览量:4
观话剧《张爱玲——寻她芳踪》有感
文/姜小溪 推荐/姜建军
女儿小溪三岁时的样子,那是我们一起回长春姥姥家在火车站等车时的留念。
女儿小溪儿时吃麦当劳时做过的手工配色彩画
作者简历:姜小溪、九零后、党员、大本毕业。从部队退役后自主择业,创办“蹊境”服装设计工作室、热爱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并兼职一些社会活动。
附做父亲的我点评和感受:
不久前女儿在微信上发给我一篇小文看,是她前几天去看话剧《张爱玲》后的观后感。
我前不久说过她的,“刚做了母亲,孩子也刚出满月,你就让姥姥替你看着孩子自己出去看话剧,不合适吧。”也许这篇小文算是她对我做出的合理解释,那就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女性偶尔个性张扬一下罢了。如此说来,女儿是真的长大了,有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见地了。女儿从小就有写作的天赋,一年级看图说话的作业总是被老师点赞。
一晃30年过去了,我还留存着她那时候的“姜小溪文集”,后来她考上天津工业大学学习服装设计系。除了当兵那几年在部队军网上发表过几篇带有激情色彩的文章后,这些年再也没见他写过的文章了,而且她很少跟我交流思想,除了忙于生计她有自己的起名并注册为“溪境”服装设计工作室外,还兼职几个社会工作如:和平区法院人民陪审员、和平区五大道退役军人宣讲团负责人等,还被天津市文明办表彰为优秀志愿者和和平区第四届十佳最美退役军人。
其实面对社会竞争激烈的客观现实,作为过来的老人并不希望孩子过于的参与竞争和所谓的如何优秀,能够平安健康和幸福快乐的生活和有事做就足矣了。但我从女儿的这篇文章中还是看到了女儿内心深处的那种追求个性的张扬、上进和不屑世俗的那种精神面貌,而且这种精神风貌也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内化而成的,不甘平庸和把握好生命的分寸尺度,这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女儿该有的样子,孩子,加油!
作者简介:姜建军、1955年生人、中共党员、军转干部,1970年参加工作,1973年入伍。1985年转业,2015年从天津市民政局退休。现为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宣讲团副团长、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