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房子是人生路上转移站,生存是转移动力,转移是人生舞台剧

更新时间:2025-04-20 19:08  浏览量:3

讲一个他的故事,故事从住房转移开始谈起。他的第一声啼哭声是在紫阳县瓦庙镇小街道的木结构房屋里发出的,是他来到这个地球的第一站,是与新中国一起诞生。但不幸的是在他两岁多的时候亲生母亲因过度劳累早逝。其父亲在小镇做鞭炮养活一家五口人,父亲作鞭炮时只好把他放在旁边,直到有了养母后,他才有了母爱,使他的记忆中养母就是亲生母亲,而对亲生母亲全无记忆。

一九五九年是国家困难时期,为响应国家号召“不在城里吃闲饭”,他随父下放到该镇庙坝第一生产队落户,也就是他人生路上的第二站 。住进了由生产队安排的一间土房子里。此时的他才九岁,从此开启了农村生活,上学时正处于学生在校吃大锅饭,每当放学时,学校操场摆满了木桶盛着的黄豆粥,十二个学生围着一桶粥等待分食没有菜。在农村期间开过慌种过地,参加过生产队集体种地。

由于文革时期学校停课,学生们各回各家,一九七九年襄渝铁路正在修建 需要大批民工,在没有工作的困惑下的他,只好投身襄渝铁路紫阳权河段修路,住进了帐篷,这一住就是两年多,温家沟公路大桥就是他青春奉献的见证,这是他人生路上第三站。

第四站是他人生路最关键一站,也是他和她的故事,她家在紫阳县百坝村,他和她在十六岁时就定亲了,到结婚年龄时,由于双方都没有单独的住房,一穷二白,结婚安家在哪里无法决定,如果到瓦庙安居,又没有住房,人多地少生存压力很大,而她所处的百坝村的条件相对好点,同时她在代销店里经营,可以暂时安居,算得上一举二,她的提议破解了当时的困境和无助,家庭的建立她只有奉献,没有索取,这一点毫不夸张。

学校毕业后的他被统一分配到了铜川市工作,这是他人生迈入正常化的第一步,是人生路上关键的第五站,有了稳定的工作。但养母独居瓦庙庙坝村无人照顾,于是他调回了安康市工作,住进了有单位建的住宅楼,这是她人生路上第六站,没想到这也是她的最后一站,从此他一人转站到了第七站,可能也是他最后的一站。不过人生路转移难测。

人能左右人生兴衰,唯有不能左右自己的夕阳,有些事情是无力的,无助的,。最后一站也没有人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