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时代偶像、音乐传奇,甜茶新片终于上映了!

更新时间:2025-04-22 17:08  浏览量:7

4月22日今天,“甜茶”提莫西·查拉梅主演的鲍勃·迪伦音乐传记电影《摇滚诗人:未知的传奇》在内地上映。

影片获得了8项奥斯卡提名,甜茶凭借本片获得了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男主角奖

《摇滚诗人:未知的传奇》

(曾用译名《无名小辈》)

《摇滚诗人:未知的传奇》(以下简称《摇滚诗人》)开场部分有这样一幕:初到纽约的鲍勃·迪伦,兀自提着吉他走入美国民谣奠基人迪·格思里的病房,在这位饱受亨廷顿舞蹈症折磨的大师面前,演奏了一首专门为他而写的歌曲《献给伍迪的歌》。

格思里身旁坐着另一位美国民谣界的教父级音乐人皮特·西格(爱德华·诺顿饰),他也是鲍勃·迪伦的未来伯乐。影片以这样极富戏剧性的方式开始有关这位天才音乐人的传记叙事,奠定了一种集诗意的虚构和充沛的情感为一体的基调。

《摇滚诗人》中的伍迪·格思里和皮特·西格

在激荡的1960年代背景之下,影片以浓缩的时间线讨论了一些关键的问题:鲍勃·迪伦为什么要在事业巅峰时期执意从民谣向摇滚乐转型?在60年代文化名人群像中,他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是什么因素驱使一个无名小辈成长为一个代表时代精神的文化符号?

《摇滚诗人》

作为一位当仁不让的“美国偶像”,鲍勃·迪伦的传记电影实则屈指可数。

2007年由托德·海因斯执导的《我不在那儿》,实验性地以包括希斯·莱吉尔、克里斯蒂安·贝尔、本·维肖、凯特·布兰切特等在内的六位演员饰演迪伦本人,展现传主复杂多面的传奇形象。

《我不在那儿》

马丁·斯科塞斯拍过两部迪伦的纪录片——《没有方向的家》(2005)和《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2019),表达对这位来自明尼苏达州、扎根于纽约,最终享誉世界的音乐人的礼赞。

《没有方向的家》

鲍勃·迪伦早年在萨姆·佩金帕的名篇《比利小子》中有过惊艳的亮相,后来自己也尝试着导演过两部电影,还曾在2003年编剧并主演了《蒙面与匿名》,在里面扮一位刚刚出狱的歌手,试图参与一场闹剧般的慈善音乐会。

该片在当年的圣丹斯电影节公映之后,恶评如潮,《纽约时报》倒是挺留情面:“就把它当成鲍勃·迪伦的自说自话吧。”

《蒙面与匿名》中的鲍勃·迪伦

如今,我们终于迎来了一部关于鲍勃·迪伦的传记新作《摇滚诗人》。

虽然本片的导演詹姆斯·曼高德并不希望它被看作一部单纯的“传记电影”,从而被类型的窠臼所束缚。

《摇滚诗人》

电影人们迟迟不愿触及这个题材的原因之一,或许是因为迪伦本人那过于神秘、低调且多变的形象。

拨开关于这个传奇偶像的层层面纱而摸清他脑海中的所思所想,重现一个“真实”的鲍勃·迪伦,也许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连美国音乐史上的迪伦专家如罗伯特·谢尔顿、大卫·豪杜伊等人都花费数年时间才分辨清楚迪伦生活中的“虚构”和“事实”。

《摇滚诗人》

本片的叙事线索粗略地取自一部有关鲍勃·迪伦的传记:由伊利亚·瓦尔德所著的《迪伦转向电子乐啦!新港、西格尔、迪伦和撕裂60年代的那一夜》(2015),故事聚焦于迪伦到达纽约并且飞速声名鹊起的1961年至1965年,以线性的片段刻画着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成长。

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他从一个只身一人提着吉他、搭车来到纽约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位一席黑衣、墨镜不离、名噪天下的民谣天才。

《摇滚诗人》

影片呈现了他与日后亲密的音乐拍档琼·贝兹(莫妮卡·巴尔巴罗饰)在格林尼治村酒吧中的初遇,清晨灵感乍现创作《答案在风中飘荡》的场景,以及与约翰尼·卡什(博伊德·霍布鲁克饰)历久弥新的君子之交(卡什是导演曼高德另一部金球奖获奖传记片《与歌同行》的主人公)等等。

《摇滚诗人》中的鲍勃·迪伦和琼·贝兹

与此同时,在角色身后的背景之中,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和古巴导弹危机等被走马灯似的一笔带过,但是已然恰到好处地勾勒出迪伦及其同时代的音乐人们身处的时代图景。

《摇滚诗人》

“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饰演鲍勃·迪伦,自弹自唱地演绎了影片中出现的所有曲目,完成了一次从内而外的“变身”,也成功拿下了一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两人身上其实存在诸多天然的相似性:年少成名,耀眼的才华几乎甫一出道就被世人所看见和认可。

《摇滚诗人》

作为唯一一位以音乐人身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迪伦的天才不需要任何花哨的语言去赘述,诸君只需随便播放一首他的经典作品,便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他所对话的世界与时代,感受到其语言的温度和重量。

《摇滚诗人》

“甜茶”是否可称得上“天才演员”仍需要时间来证明,但是他在现实中所面临的困境却和这一时期的迪伦何其相似:如何在“万人迷”的公众身份和追求内心的真实自我之间寻求平衡。

《摇滚诗人》

1965年,鲍勃·迪伦在罗德岛新港民谣音乐节上一改一把木吉他和一支口琴的不插电表演方式,一意孤行地以电子乐器同身后的乐队共同演奏了《像一块滚石》,激起了观众的强烈不满。

他不愿把自己的音乐生涯定格在重复表演《答案在风中飘荡》的时刻,而是毫不犹疑地走向了下一个时代。影片以此锚定了60年代断裂的开始,音乐、文化、人们的思想都经历着不可逆转的变迁。

鲍勃·迪伦以无愧于自己内心的方式,就像曾经那个初出茅庐、站在纽约街头的无名小辈一样,只做自己,莫问前路。

鲍勃·迪伦用电吉他演奏民谣引发争议

《摇滚诗人》相关详细报道和甜茶专访请见2025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