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没有版权优势,如何成为热门音乐平台?
更新时间:2025-04-24 10:55 浏览量:4
在音乐版权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网易云音乐似乎在版权资源上并不占优势。然而,它却凭借独特的社交属性、个性化推荐、UGC生态建设以及出色的用户体验,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成为主流音乐平台之一。本文将深入剖析网易云音乐在没有版权优势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社交互动、个性化服务、扶持音乐人等策略,构建起强大的用户黏性和平台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各大平台纷纷加码音乐版权争夺战,网易云音乐在版权资源方面的劣势似乎愈发明显。然而,即便面对版权压力,网易云音乐依旧能稳居主流音乐平台之一,赢得大量用户的青睐。那么,它到底做对了什么?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与腾讯系的QQ音乐相比,网易云音乐在版权方面确实存在短板,但它深度挖掘“社交”和“个性化推荐”这两大功能,建立起用户情感链接和社区氛围,形成了强有力的用户黏性。
以我个人为例,根据2024年度报告,我的听歌总时长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播客内容。这是网易云音乐绕开版权问题的一种巧妙方式——通过平台内用户自制的翻唱、非正式发布音乐和歌手播客等内容,让用户仍然能找到心仪音乐的替代品。
更重要的是,网易云营造了“评论区文化”——用户可以围绕歌曲进行交流、抒发情感,甚至可能偶遇网易音乐人“空降”评论区互动。这种氛围让用户感到与音乐人距离被拉近的同时,还会增加用户对平台的好感度和情感归属感,愿意停留并持续使用。
网易云音乐是一个强 UGC 属性的平台,用户不仅是听众,更是内容创作者。在“创作者中心”中,用户可以选择成为“网易云音乐人”,发布自己的原创音乐。平台也通过推荐机制给予这些中小音乐人曝光机会,推广自己的音乐作品,这也是网易云音乐中小众音乐的重要来源,也是它所形成的差异化优势。
此外,图文笔记功能也助力了用户社区的内容多元化发展。用户可以配图发布自己的听歌心情、乐评和歌单推荐,引发评论、关注和转发,形成社交关系。图文内容创作者还可以申请成为“云音乐达人”,获得流量支持和官方激励。
本质上,这是在帮助用户实现自我表达和影响力的建立,提升用户的自我存在感,从而增强对平台的粘性。
网易云音乐在推荐系统上的打磨也值得一提。以PC端为例,用户每次打开客户端,就会电脑右下方出现一个“为您定制的今日歌单已送达”的弹窗,让用户感觉网易云就像自己的“私人管家”,态度诚恳、语言亲切、且配置的图片色彩柔和、精致,极易唤起用户的点击兴趣。
此外,平台融合智能算法与用户手动筛选,推送用户红心歌曲、关注歌手新作、潜在喜好音乐等,降低用户选择成本。新上线的“跨平台续播功能”,用户打开移动端/PC端时,软件界面的下方会弹出“您在PC端正在播放《……》点击继续播放,也可在‘设置’中进行关闭”的提示框。在帮助用户记忆音乐播放记录的同时,关注用户的使用习惯、确保新功能上线不影响用户体验,这一点的确是贴心又便捷。
这些功能不仅体现出网易云对用户行为习惯的洞察,也提升了平台整体的使用流畅度和人性化。
网易云音乐的UI设计在个性化体验上也颇具巧思。用户可根据自身喜好设置头像挂件、播放器皮肤,甚至更换APP图标。平台还推出了一键“装扮套装”功能,涵盖世界名画、节日时令、星座等多主题,满足用户对审美与个性的双重需求。
但这类功能往往绑定VIP会员权限,这不仅增强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仪式感”,也促使注重视觉体验的用户付费转化。同时,网易云音乐的VIP会员服务也是它的一大特色,不仅增加用户VIP独特标识,提升用户的优越感,也给予用户无广告、高清音质、个性音效、部分付费音乐歌曲专辑免费播放等更多权限。真正做到提升用户体验,也确保了平台的可持续盈利。
网易云音乐的增长路径也体现出对低成本用户增长模型的深刻理解。它的用户增长路径主要依靠口碑传播和社交属性的相结合。黑胶VIP会员可以通过“邀请新用户”获得会员时长奖励,形成裂变式传播。虽然赠送VIP会员天数,平台会有部分损失,但与拉新的成本以及效果相比,不仅可以利用老用户与潜在用户之间的关系,提高新用户的活跃度,同时也可以增加老用户在线使用的时长,实现
这种机制利用老用户与潜在用户之间的关系链条,不仅帮助平台低成本拉新,也提升了老用户的活跃度和平台粘性,实现拉新和留存的“双赢”。
当然,网易云音乐在用户体验层面我认为也有一些一些值得优化的点。
移动端和PC端功能并不同步目前,网易云音乐移动端的”专注模式“、”助眠助手“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喜欢的背景音乐环境(比如下雨声、篝火燃烧声、潮汐声),提高专注力,虽然在移动端体验良好,但也只限于部分歌曲可以使用这功能。同时,在PC端仍未支持,播客中也无法使用。对于习惯在电脑端长时间工作或听播客助眠的用户来说,这是一个明显的使用断层,相信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全平台的体验的方向。
推荐系统与个性化设置,提升使用体验网易云音乐的智能推荐系统结合了算法推荐与人工精选,在用户每日打开PC客户端时,会主动弹出“今日专属歌单”,增强用户探索新音乐的动力。推荐内容既包括用户偏好的红心歌曲,也涵盖关注歌手的新作,实现“回顾+探索”的平衡。
但在移动端功能细节上,仍有优化空间。例如:
桌面歌词功能入口层级过深,需要用户手动进入“播放页 → 更多 → 播放设置 → 桌面歌词”才能启用。而且当用户暂停歌曲后桌面歌词自动消失,若只是临时暂停后想继续查看歌词,还需重新操作,体验不够便捷。
相比之下,QQ音乐的桌面歌词支持个性化定制(如单行展示、字体、颜色选择等),更贴合用户差异化需求。这是网易云可重点改进的方向,尤其是在提升“沉浸式听歌体验”上。
网易云音乐拥有“推荐”和“发现”两个内容页面,但二者的功能定位我认为存在着一定同质化问题。
推荐页面:基于用户偏好生成个性化推荐;
发现页面:展示最新发布的音乐作品,但推荐内容多为用户未关注的歌手。
从用户行为心理来看,大多数人对新事物存在一定“惰性”,更愿意沉浸在熟悉的内容中。例如,“我喜欢这个歌手,我就想第一时间听到他的新歌”,”如果首页是我关注的歌手发布的歌曲,那我肯定迫不及待收听!“,这是用户最真实的诉求。
因此,如果发现页能与用户关注内容产生更多关联,比如“你喜欢的歌手最近发布了新歌”,或通过“相似风格推荐”降低用户接触新内容的心理成本,或许更能提高页面的用户点击率。
本文由 @:)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