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小米又一鬼畜歌曲爆火,“挖孔挖孔”SU7 Ultra碳纤维挖孔前盖

更新时间:2025-04-27 06:37  浏览量:2

网上最近有首歌火到不行,一群车友连蹦带跳唱着"挖孔、挖孔、必须挖孔"!刚开始我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直到看见小米SU7 Ultra的选装配置表,顿时恍然大悟——这不就是那个4.5万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嘛!

有人造车靠贴标,有人造车靠堆料,而小米却靠"挖孔"——一个洞能让粉丝如此疯狂,背后究竟啥魔力?

先别急着吐槽贵,来看看这组数据:小米SU7 Ultra的预订用户中,超过60%的人选择了这个"洞洞盖"。这意味着啥? 平均每辆Ultra车主愿意多花4.5万买个"透气孔" 。而且据说这个选装件供不应求,已经排到明年了。

一个小小的前盖,凭啥这么硬气?我找来内部资料一探究竟:

用料非同凡响:内外6层碳布层压结构,单套模具需6小时人工铺贴,随后在热压罐中保压6小时成型工艺复杂到离谱:表面喷涂4层漆,背面2层漆,全手工打磨性能提升实打实:整整减重12公斤,风阻系数降至0.195,前轴下压力增加285kg

说白了,这不是简单的"挖两个洞",而是一场材料科学与空气动力学的双重艺术 。对比保时捷911 GT3的碳纤维机盖(选装价8-12万),小米这4.5万,好像还真不算太离谱?

来自雷军的官方回应透露了真相: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盖子,而是完整复杂的风道系统。

"选了挖孔版前盖后,前备箱储藏空间就没了,但为了这份'装逼感',值!"——某位Ultra车主如是说

很多网友一开始不理解,觉得这不就是个"装B神器"吗?直到看到科普才恍然大悟:

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支持专业级轮毂散热开孔结构结合风道设计,利用伯努利原理加速气流交换在45℃环境温度下连续高速行驶时,电池包温度较传统设计低8-10℃

这么说吧, 挖孔前盖就像给车装了两个"超级鼻孔",既提升性能,又增加辨识度 。当你在车流中看到一辆"挖孔"SU7 Ultra,立马就能认出这是台"真·旗舰"。

老实说,这个策略简直太聪明了——小米把一个功能性配件包装成身份象征,粉丝们抢着买单,车圈外人也跟着传播。一首"挖孔挖孔"的鬼畜歌,比砸几千万广告费效果还好!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配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有工程师分析:"碳纤维前盖真的有必要吗?铝合金减重也不少,成本却低很多。"

有车迷吐槽:"4.5万能买辆五菱宏光MINI了,纯粹割韭菜!"

有理性党计算:"选装后,前舱失去储物空间,使用便利性下降。"

但支持者们不服: "买性能车还在乎储物空间?法拉利车主会抱怨后备箱太小吗?"

说真的,我觉得这事儿没对错。汽车文化本来就有点"不讲道理"——有人花20万改一台思域Type R,有人花50万改一台宝马M4,这都很正常。 小米只是把"改装"变成了"原厂选装",正好戳中了那群有钱又爱玩的科技极客们。

保时捷的四点式大灯、奔驰的前脸、宝马的双肾格栅...而现在,小米似乎也在打造自己的视觉符号—— "双挖孔"前盖

想想看,如果未来小米全系高性能车型都采用这种设计语言,那它就不再只是个配件,而是小米汽车的文化基因了。这种文化IP一旦形成,那就是无价的品牌资产。

所以,与其说雷军在卖碳纤维前盖,不如说他在建立小米汽车的品牌语言。4.5万?或许贵了点,但品牌认知和社交货币的价值,谁能说清楚呢?

最后问一句:如果你买了SU7 Ultra,会选挖孔前盖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