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新作《如梦之梦》上海话剧中心驻演,沉浸式观剧
更新时间:2025-04-28 13:40 浏览量:3
## 当赖声川的《如梦之梦》遇见上海:一场跨越二十年的戏剧轮回
"你这一生中的谜,必须用其他的谜才能解开。"这句出自《如梦之梦》的台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这部华语戏剧史诗与上海这座城市之间奇妙的缘分。2023年,当赖声川的这部经典之作以驻演形式落户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戏剧的回归,更是一场跨越二十年的文化对话。
2000年,《如梦之梦》在台北首演时,赖声川或许未曾想到,这部作品会成为华语戏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八小时的演出时长,360度环绕舞台,观众坐在中央的"莲花池"中——这些在当时看来近乎疯狂的戏剧实验,如今已成为沉浸式戏剧的典范。而上海,这座中国最具现代气息的城市,从最初的好奇观望到如今的热情拥抱,见证了这部作品从先锋到经典的全过程。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剧场被巧妙改造成了一个梦境迷宫。观众步入剧场的那一刻,便已进入《如梦之梦》的宇宙。不同于传统镜框式舞台的疏离感,这里的舞台环绕观众展开,演员在咫尺之间呼吸、流泪、呐喊。当饰演顾香兰的演员从身边走过,衣袂带起的微风轻拂面颊;当五号病人讲述他的故事时,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这种近乎私密的观剧体验,让每个观众都成为梦境的一部分。
《如梦之梦》的叙事如同它的舞台设计一般打破常规。故事从一位濒死医生的病床开始,倒叙展开民国初年上海名妓顾香兰的传奇一生,又穿越到现代巴黎寻找救赎的五号病人。时空在舞台上自由流转,生死界限变得模糊。赖声川将东方哲学中的轮回观念与西方叙事技巧完美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戏剧语言。当上海观众看到剧中法租界的场景在舞台上重现,那种历史与当下的奇妙共鸣尤为强烈。
驻演模式为这部作品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长期稳定的演出让演员能够深入角色骨髓,每一场演出都是对前一次的超越。观众不再是匆匆过客,而能反复品味细节,发现新的层次。有观众分享:"第三次观看时,我才注意到第二幕那个转场的深意,那种顿悟的喜悦难以言表。"这种深度互动,正是驻演独有的魅力。
《如梦之梦》在上海的长期驻演,标志着中国戏剧消费习惯的深刻转变。当观众愿意为一场八小时的戏剧预留整个周末,当讨论角色命运成为城市咖啡厅的热门话题,我们看到的是戏剧从精英小众走向大众生活的可喜变化。上海这座商业之都,正以其特有的包容性,为严肃戏剧开辟出一片沃土。
在碎片化阅读和短视频充斥的今天,《如梦之梦》长达八小时的"马拉松式"演出恰似一剂解药。它强迫我们慢下来,沉浸在别人的生命故事中,最终照见自己。正如赖声川所说:"剧场是最后一个人们集体做同一个梦的地方。"而上海,正成为这个梦境最合适的容器。
当灯光暗下,演员环绕观众轻声吟唱"有没有谁,来过这个地方?有没有谁,看见过我的脸?"时,每个观众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这或许就是《如梦之梦》历经二十余年仍能打动人心的秘密——它不仅是赖声川的梦,也是每个走进剧场的人的梦,更是上海这座城市文化记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