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笔墨酣畅·音画共愈”:李苦禅大写意国画×音乐疗愈沉浸式体验在济南举办

发布时间:2025-05-03 14:28:38  浏览量:5


5月2日下午,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成功举办“笔墨酣畅·音画共愈”——李苦禅大写意国画×音乐疗愈的沉浸式体验活动。此次活动依托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正在展出的“毫端心画·纪念李苦禅诞辰125周年小品精品展”,结合李苦禅先生大写意经典之作,联合音乐治疗领域专家,以“视觉欣赏+音乐引导+即兴创作”的创新形式,为20余位参与者打造了一场浸润心灵的艺术疗愈之旅。

丹青启境:在笔墨张力中感知东方美学

活动伊始,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公共教育部冯统带领参与者走进毫端心画·纪念李苦禅诞辰125周年小品精品展展厅,深度解读李苦禅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与人格魅力。“简练的线条勾勒松干的苍劲,泼墨渲染荷叶的氤氲,先生笔下的鹰隼与荷塘,“一洗万古凡羽空”“天趣洋溢”“活色生香”不仅是自然物象的呈现,更是‘物我两忘’精神境界的写照,人格气节秉性的象征。主讲人结合作品中“以书入画”的笔墨技法与“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引导大家通过观察笔触的疾徐、墨色的浓淡,感受画作中蕴含的生命张力及李苦禅大师内心的声音。参与者时而驻足凝视,时而轻声交流,在经典艺术中感受李苦禅大师历经苦难仍然遵循艺术本真的民族精神之疗愈力量。

乐音疗心:用旋律叩响情绪的出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山东艺术学院现代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副教授陈俊伊携诸城派古琴传承人朱子易先生之孙、山东艺术学院民族音乐方向研究生朱成林和音乐教育专业马玉鑫同学,以“音乐疗愈”为媒介,带领参与者从视觉欣赏转入身心体验。作为中国音乐治疗专业奠基人张鸿懿教授的弟子,陈老师和学生团队曾为济南市民开展了7000+小时专业服务,擅长通过各类音乐体验和互动唤醒内在动力。活动首先以琴曲朗诵“中华美育精神”开场,向现场参与者呈现传统文化中的美育、疗愈思想。随后,主讲人就李苦禅先生画作中的“落雨”“寒鸦”“松”“鹰”“荷”等元素以及作品和创作经历与现场参与者共同展开了关于艺术创作与疗愈相关的话题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进一步加强了艺术与心灵的联结。现场参与者还共读了一本书,进一步为心灵获取认知汲养。最后,带着所有视觉和认知上的收获,大家共同聆听现场演奏的《梅花三弄》,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内观冥想。

即兴创作:在跨界表达中唤醒自我

在“音画共生”创作环节,参与者以李苦禅的画作为灵感,结合现场体验的音乐情绪,用水墨等媒介进行自由创作。有人用浓墨重彩描绘雨滴落的瞬间,有人以淡彩晕染山林的静谧,更有人将旋律转化为线条的流动——画作不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内心感受的外显。主讲人分别从艺术疗愈与艺术鉴赏角度进行点评,肯定每幅作品的独特性:“艺术疗愈的核心不是创作完美的作品,而是通过‘心手相应’的过程,建立与自我的连接。”

让艺术成为“精神维他命”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需要这样的‘慢体验’——让眼睛看见笔墨的温度,让耳朵听见内心的声音。”活动结束后,参与者纷纷表示,通过跨媒介的艺术疗愈,不仅重新认识了大写意绘画的精神内涵,更在压力释放与创造力唤醒中获得了“精神充电”。未来,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将继续依托馆藏资源,推出更多“艺术+疗愈”“传统+当代”的跨界活动,让美术馆成为公众的“心灵栖息地”。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在“艺术疗愈”领域迈出新步伐。当千年水墨遇上现代音乐治疗,当经典馆藏转化为疗愈载体,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正以更温暖的方式融入生活,推动美术馆从“藏品展示空间”向“文化体验空间”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