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话剧<天下第一楼>重磅回归!经典再现老北京烤鸭风云》

发布时间:2025-05-04 12:40:04  浏览量:2

## 《天下第一楼》重磅回归:一炉烤鸭火,半部民国史


《天下第一楼》再上演,


"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这副悬挂在"福聚德"烤鸭店门前的对联,道尽了《天下第一楼》三十五年常演不衰的戏剧密码。当大幕再次拉开,那熟悉的烤鸭香气仿佛穿透时空扑面而来,将我们带回那个风云变幻的民国初年。


港话《天下第一楼》上海末场演后谈 20250112午


何冀平笔下这个关于烤鸭世家的兴衰故事,早已超越了一部普通话剧的范畴。三幕戏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老字号的沉浮,更是一幅民国市井生活的全景图卷。剧中卢孟实那句"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道出了多少传统手艺人在时代巨变中的无奈与坚守。


话剧《天下第一楼》|


一炉炉火照见的人间百态


话剧《天下第一楼》,第三次登上人艺的舞台,再度开门迎客


老北京烤鸭的制作讲究"三才"——天时、地利、人和。而《天下第一楼》的成功,恰恰暗合了这一传统智慧。天时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发现;地利是北京这座千年古都提供的丰厚素材;人和则是编剧何冀平三年磨一剑的匠心独运。


剧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至今令人难忘:从八面玲珑的卢孟实,到耿直倔强的常贵;从精于算计的修鼎新,到憨厚朴实的福顺。每个人物都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缩影,他们的悲欢离合,折射出传统与现代碰撞下的生存智慧。


一只烤鸭承载的文化密码


在《天下第一楼》中,烤鸭早已超越食物本身的意义。它成为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浪潮中的象征符号。剧中那些关于烤鸭制作的细节描写——选鸭、烫毛、打气、晾皮、灌汤、烤制——无不体现着中华饮食文化的精妙之处。


当卢孟实说"鸭子要烤得皮酥肉嫩,得看火候"时,我们听到的何尝不是一种处世哲学?当修鼎新为争夺秘方机关算尽时,我们看到的不正是商业文明对传统伦理的冲击?这些隐藏在美食背后的文化密码,正是《天下第一楼》历久弥新的精神内核。


一场永不散席的文化盛宴


三十五年来,《天下第一楼》的每一次复排都是一次文化寻根。从最初的蓝天野版到如今的青年演员演绎,不变的是那份对传统的敬畏与对艺术的执着。当新一代观众走进剧场,他们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故事,更是与自己血脉相连的文化记忆。


此次重磅回归的《天下第一楼》,在舞美设计上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但核心精神依然如故。那些关于诚信经营、工匠精神的探讨,在今天这个浮躁的商业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正如剧中那句经典台词:"买卖不在大小,在乎一个'信'字。"


当大幕落下,"福聚德"的传奇故事暂告段落,但那炉烤鸭火映照出的人性光辉与文化传承,却永远镌刻在观众心中。这或许就是经典的力量——它让我们在品味艺术的同时,也品味着民族文化的醇厚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