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跟内娱,终于开战了!
发布时间:2025-05-05 17:57:04 浏览量:1
文案|罗生
编辑|喵三三
五一档电影哪家强?
答案很显然:《水饺皇后》。
截至目前,电影累计票房突破2亿,领跑同档期影片,稳居这个档期TOP1的位置。
根据平台预测,电影内地总票房能够达到4亿。
别看这个数据跟《抓娃娃》相差甚远,但毕竟有着题材和阵容的差距。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水饺皇后》能够得到现在的水平,无疑是相当可观的成绩了。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了马丽转型的态度和表现,看到了一个中年喜剧女演员的野心。
下面就来看一看马丽是如何对抗内娱,并且杀出一条“血路”的!
01
撕下喜剧演员标签,马丽转型成功
刚看到《水饺皇后》这个名字,还以为又是一部喜剧电影。
但事实上,该剧是一部正儿八经的传记类影片,改编自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的真实故事。
而马丽在影片里扮演的角色就是女主臧健和。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为她捏了一把汗,毕竟马丽的喜感是刻在骨子里的,要去演一个从苦难中打拼出来的女性角色,能让人共情吗?
没想到我们都低估她了。
电影中马丽扎着两个麻花辫,穿着朴素,素面朝天,活脱脱一副普通底层妇女的模样。
当看到她站在桌子面前熟练的擀面皮,紧接着耐心地教女儿包饺子,一下子就能让人感觉到——
马丽,不一样了。
这不光是造型上的突破,更是她气质的转变,抛下了以往喜剧演员的个人特色,完全将自身融入到新角色当中,去演绎对方扎根在命运里的质朴感。
同时,马丽的演技也绝对不是局限在喜剧演员这个层面。
印象最深的一场戏,就是她看到混混们去欺负女儿,毫不犹豫地掏出菜刀,声音都喊得嘶哑:“你们要是动我的孩子,我就跟你们拼命”。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在这一刻,观众忘记了她是能搞笑的马丽,只记得一个母亲坚强勇敢的身影,不知不觉间就让人潸然泪下。
毫无疑问,马丽凭借臧健和这个角色,彻底刷新了观众对她的认知,撕下原来的标签,成功转型。
而回顾她的来时路,一切都来之不易。
02
女性意识的觉醒在于认可自我
众所周知,娱乐圈有一个鄙视链,例如拍电影的人,瞧不起拍电视剧的人。
但真正站在鄙视链顶端的存在,还是演话剧的演员们。
原因很简单,话剧需要极强的舞台表现力,声台行表样样都行,业务能力不是一般演员能比的。
而马丽恰好就是话剧演员出身。
只可惜天赋与实力没能给足她闯荡大银幕的自信,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娱乐圈,马丽遇到的第一个困境就是长相问题。
其实在拍摄《夏洛特烦恼》之前,剧组差点就选择了一个更漂亮的女演员,幸好马丽对马冬梅的塑造足够深入人心,这才让导演改变决定。
其实因为长相不具备优势,马丽也曾错失许多机会,以往她也因为女汉子形象,被人吐槽缺乏女人味,这也让她一度产生自卑的心理状态。
直到三十岁之后,马丽才与自己和解。
我其实可以作为女人
一样可以变得很坚强、很洒脱。
因为这个马丽
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你说我多晚熟
活到三十三岁的时候,才活明白。
其实人生的意义就体现在寻找自我的道路上。
时间短一点,还是长一点,无所谓。
只有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学会认可自身,才是真正的成长。
幸好马丽人到中年,终于觉醒了。
她不再跟自己较劲,也学会在角色身上感受强大的生命力。
纵然以前的她不符合内娱审美,总是以配角出镜又如何?
如今的马丽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大女主戏,与这个现实的内娱宣战,并且赢得相当漂亮。
03
马丽:表演领域中的“臧健和”
其实从马丽的身上,能看到许多臧健和的特质。
比如对自己的事业负责,在领域上不断深耕,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还记得在电影里臧健和因为顾客觉得饺子皮太厚,就三天三夜不睡觉研究新的饺子皮。
用她的话来说,我的饺子必须要——
“讲究”!
而马丽也同样讲究,她曾在采访中表示:
我还是很认真地塑造每一个角色。
我是走心的。
我觉得我演的喜剧,这个人物是鲜活的。
我没有刻意让观众笑。
我用我的台词,用我的表演,用我的角色魅力去让观众发笑。
我觉得这个是很难的事情。
尽管是喜剧角色,马丽也不曾敷衍半分。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纵然是老天爷赏饭吃,不懂得努力的人,也终将浪费自己的天赋。
而且为了还原臧健和,马丽在拍摄前增肥15斤,中年女演员多看重身材不用多说,可马丽愿意为了角色抛弃形象,这就是最大的转变。
不仅如此,能够将臧健和诠释得如此真实,我想也跟她自身的经历有关。
马丽8岁时父母就离异了,所以她能感受到女主所缺失的父爱,也感恩母亲的陪伴。
没有人的成功是随随便便的,但熬过最难的时候,终将守得云开见月明。
现在的马丽,何尝不是成功后的臧健和?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亮的女性,才是最有魅力的。
04
结语
可能有一部分观众因为不愿意看歌颂苦难的影片,而拒绝了《水饺皇后》。
可惜的是他们并不知道其所传递的女性力量有多么振奋人心。
马丽在影片里与臧健和这个角色完全融为一体了,连原型家属看到后都直呼太还原了。
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马丽身上有别于内娱其他演员的一股劲儿。
不惧怕身上的标签。
勇于在40+的年纪去转型。
站在新的舞台为观众表演,并且还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她的成名路,与臧健和的成功路颇为相似。
准确来说,不是角色选择了演员。
也不是演员选择了角色。
而是两个跨越时空的女性,在命运中得以相遇,惺惺相惜。
而这份共鸣,也将透过银幕,感染到屏幕前的每一位观众。
这才是演员表演的意义,这也是马丽转型的价值。
她,值得所有的掌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