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熙周深粉丝因“超时”骂战不休,不如借此给音乐节立立规矩
发布时间:2025-05-06 14:42:03 浏览量:3
极目新闻评论员 石平
近日,太湖湾音乐节余音未散,罗云熙与周深粉丝之间因“超时争议”而引发的骂战,仍是持续不断,震耳欲聋。
两家粉丝各说各有理,周深粉丝控诉罗云熙表演超时十几分钟,占用了广告和烟花秀的时间,也导致周深的准备时间被压缩;而罗云熙粉丝反驳称,罗云熙只超时了四分钟,剩下的时间是之前歌手表演累计的超时时间,并且称周深也同样超时了3分钟。在争论中又爆出,双方粉丝在应援占座时就已爆发矛盾,彼此都有言语攻击,战火越烧越旺,相关话题不断攻占热搜榜,点进去全是各种斥责和谩骂之声。
即便太湖湾音乐节组委联合罗云熙工作室、周深工作室作出了说明,呼吁大家理性观演,但依然难以平息粉丝的怒火。这种针锋相对,睚眦必报的纷争,不仅让两位艺人很尴尬,让不是粉丝的观众很蒙圈,也将音乐节原本快乐轻松的氛围破坏殆尽,将网络空间搅得不得安宁。
音乐节本该是享受旋律和激情的狂欢,为何沦为粉丝互相撕扯的修罗场?其根源在于演出现场流程把控的失当,以及行业规范的缺失。粉丝骂战的源头是“超时”,而“超时”在现场演出中,又是十分常见的事情,事实上,现场演出很难精确到分秒不差,各种突发状况都可能导致时间偏差,其严重程度究竟如何界定,并没有统一标准。
有人觉得只要没有影响整体演出流程,超时一点也没什么,不必闹得如此沸反盈天;但也有人认为,短时间的超时或许无可非议,但如果真的超时了十几分钟,几乎占了艺人实际演出时长的一半,那就是实打实地破坏流程,扰乱秩序,是对主办方、其他演出者和现场观众的不尊重,而在急于维护偶像权益的粉丝眼中,这更成了一场“非黑即白”的较量,能不能争下这口气,关系到自家偶像的面子和“话语权”。
从艺术表现角度看,如果在某些精彩的演出部分超时,是为了呈现更完美的舞台,给观众更加酣畅淋漓地感受,那么无疑是体现了现场演出的魅力,但从当下的公开演出普遍有整体时长限制的背景来看,过度超时无疑会打乱后续安排,影响其他艺人发挥,降低观众整体观演体验。所以,“超时”对演出质量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更需要演出方有及时、完善的现场调度和应急方案。
由于罗云熙虽是歌手出道,但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演员,而周深则是人气与实力兼具的专业歌手,这场饭圈大战也衍生出“音乐节该不该请演员网红”的争议。近年来,不少音乐节为了追逐票房,陷入“拼盘化”与“饭圈化”的泥潭,频频请并非专业歌手的演员、网红表演,让很多乐迷感觉失去了最初的纯粹,而部分明星的表演又实在有失水准,被观众评价为“花了钱给耳朵找罪受”。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呼吁,音乐节不能变成“韭菜节”,将舞台还给真正的音乐人!但也有业内人士坦言,音乐节要顺利举办,持续发展,离不开票房支撑和流量加持,况且,并不是所有演员都不会唱歌,有些多栖艺人在音乐节上的表现也获得了观众认可。
其实,无论是歌手还是演员,既然在音乐节登台,就应该拿出十万分的诚意来,不假唱、不敷衍、不划水,尊重音乐和舞台,保证演出质量,如果做不到,那就不要来,这应该是音乐节的底线和原则所在。在这个底线之上,再去讨论艺人“超时”究竟有多严重,其是否应该为此道歉,如何避免下次再有类似情况发生,才是理性的、积极的、有意义的。
音乐节本来应该是推广多元化的音乐,展现艺术家们的才华,为生活增添文艺光彩的盛会,粉丝只是音乐节观众的一部分,还有更多人不是为了追星而来,只是希望在假期能放松身心,沉浸于音乐海洋,他们的声音不该被淹没,他们的感受更不应被忽视。
音乐节这一行业真该好好想想,与其在粉丝骂战中不断消耗口碑,不如以此为契机,给音乐节立好规矩,从演出时长的控制到保证真唱、全开麦,从票价合理化到现场秩序维护,从舞台效果优化到观众体验提升,粗放式管理早已不合时宜,只有建立完善规则,提供周全服务,把控好整体流程,才能让音乐节远离骂战的喧嚣,回归热爱的本质,为观众带来纯粹而美好的音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