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元、500万元,北京市出台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10条举措
发布时间:2025-05-07 21:12:06 浏览量:3
《支持办法》主要内容
支持在京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
《支持办法》提到,对主办单位在京举办的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单个项目全年累计售票总人数达到2万人次,分梯次予以最高300万元支持;其中对将北京作为全国唯一一站、在京首演和巡演首站落地北京的项目,支持金额适当上浮。对全年累计售票总人数超过20万人次,且境外观众比例超过10%的项目,予以500万元支持。
支持演艺新空间融合发展
《支持办法》提到,对体现融合性、创新性、示范性,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演艺新空间项目,经综合评定,择优予以最高100万元支持。
支持精品剧目在京演出
《支持办法》提到,鼓励高品质剧目多演常演,对于演出场次多、观众吸引力强的精品演出,经综合评定,择优予以最高50万元支持。支持优秀剧目在京驻场演出。对取得良好社会反响、效益突出的驻演剧目,择优予以最高100万元支持。
支持演艺企业创新发展
《支持办法》提到,对年度营收2000万元(含)以上,行业引领作用突出,业务专业性高,提供代表性的演艺内容、产品或服务的演艺企业,经综合评定,择优予以最高100万元支持。
《支持办法》主要特点
丰富演艺供给,更好满足观众文化需求。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支持办法》多方面加强支持,不断丰富首都演艺市场精品供给。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方面,锚定“售票人数”这一关键项,吸引更多优质演唱会、音乐节在京举办。精品演出方面,鼓励高品质剧目多演常演,鼓励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有市场的精品演出在京落地。演艺空间方面,激发演艺新空间在内容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推出“小而精、小而美”的沉浸式演艺项目。
加强市场培育,推动演艺产业提质升级。《支持办法》全面支持演艺产业发展,围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效统一”的目标,推动首都演艺市场发展提质升级。充分发挥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聚集人气的优势,将观演动能转化为消费势能,提升首都演艺引流迎客吸引力。精品演出和演艺新空间方面,《支持办法》侧重支持演出场次多、观众吸引力强的优质项目,鼓励各类演出主体更好面向市场、服务观众。演艺企业方面,着重支持为行业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的企业,吸引更多优质演艺资源聚集北京,推动演艺企业主体做大做强。
赋能场景焕新,促进“演艺+”融合发展。《支持办法》着眼“演艺+”多元融合发展,有效释放行业创新动能,发挥文化消费在拉动经济内循环方面的作用。聚焦演艺新空间的培育与拓展,鼓励商业综合体、剧场影院、园区街区、公园景区、文化文物单位等活化空间利用,发展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演艺项目,加强多业态深度融合。鼓励以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精品演出、演艺新空间为“流量入口”,通过演艺产业链拓展、消费新场景构建、文旅新业态培育,助力各类演艺场所周边商圈、景区、园区等形成文化演艺消费动线,串联城市多元消费场景。
强化政策联动,提升协同服务效能。《支持办法》首次将对演艺企业的奖励支持纳入政策范围,不仅通过资金引导培优育强、实现行业引领,更以政策联动的形式加大支持力度。获得支持的演艺企业,可在各级创作扶持工程、精品剧目展演、人才培养及引进等项目申报中和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中,获得优先推荐或数量倾斜,为演艺企业创新壮大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2024年,北京市演艺市场延续火爆态势,全年共举办营业性演出约5.7万场,吸引观众超1280万人次,票房收入超39亿元,场次、观众、票房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6%、12.5%、73.6%,国家大剧院、天桥艺术中心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年度票房超2亿剧院,领跑演艺市场;2024年,北京市全年大型演唱会票房超20亿元,在全国大型演唱会城市票房排名中上升为全国第二;北京市市区两级合力推动新空间加速落地,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认定区级演艺新空间79家,北京演出娱乐行业协会授牌北京市首批25家北京市级演艺新空间。
2025年,北京演艺市场继续向好。进入五月,北京市迎来演出旺季,包括2025张杰未·LIVE-「开往1982」世界巡回演唱会、凤凰传奇“吉祥如意”2025巡回演唱会、2025北京超级草莓音乐节、元气森林音乐节等在内的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轮番上演;舞剧《五星出东方》、芭蕾舞剧《红楼梦》、话剧《戏台》、歌剧《指环》之《女武神》、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国内外精品演出登陆北京市各大剧院;《开心聊斋·三生沉浸版》《9号秘事》《游园·惊梦》等多部沉浸式演出在开心麻花A33剧场、77剧场、正乙祠戏楼等演艺新空间持续上演,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
下一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于近期开展项目征集工作,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正面引导作用,推动首都演艺高质量发展。
编辑:刘嘉
排版:河清
阅读往期热文
▼
【音乐版权】版权估值暴跌;索尼音乐收购迈克尔·杰克逊曲库50%的股份;曲库生意降温;从22倍到30倍的NPS,战略性曲库依然值钱;Spotify版税支付模式;2023年,Spotify付给独立厂牌和版权代理商45亿美元;增长焦虑和零和游戏;IMPF报告:独立音乐公司占全球音乐版权市场的27.1%;霉霉为什么会回归TikTok?TikTok与环球音乐的“宿命对决”;华纳音乐正式提交对Believe的竞购;曲库买卖中的私募浪潮
【音乐平台】TME转型的关键之年;让音乐成为情绪价值核心驱动力;2023年网易云音乐终于盈利了;套现1.188亿美元股票后,Spotify的裁员比预期更具破坏性;独立音乐在Spotify上创造了近45亿美元的收入;平台播放量为0的歌曲量十年涨了11倍
【现场音乐】“老钱之城”利好演出经济;大IP竞争从城市升级到国家层面;五一档期23个音乐节观察:谁接住了这“泼天富贵”?延期与火热并行,斑马音乐节的IP之争;票房竞争最残酷的一年;小鹿角智库《2020-2024年中国音乐节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浙江、山东、广东,谁是年度TOP十大音乐节之省?《揭秘全世界最赚钱的音乐节IP:科切拉案例研究》;秋冬演唱会流量观察:港台歌手疯狂下沉、内地顶流崛起、流量爱豆走向衰落
【音乐营销】音乐传播不靠刷量,而应追求真实的影响力;抛弃泛流量,品牌主涌入音乐行业造场景寻求“长效卡位”;品牌型音乐节如何打造“在场营销”?疗愈消费快速增长:音乐疗愈与音乐治疗主题观察;回归线下,释放营销新增量;音乐氛围感和心智种草;小鹿角智库《中国音乐营销发展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音乐科技】从物理学到AIGC,Suno出现后做音乐还有前途吗?从临时权利到AIGC衍生权利,音乐行业正临近转折点;大语言模型成本高昂,技术“共情力”如何改善平台收入和用户体验?这份可能是迄今最全的AI研究报告揭示了什么?谷歌发布音乐生成式AI模型MusicLM既令人印象深刻,又令人恐惧;超过200名艺术家联名敦促科技平台:停止贬低音乐价值
【音乐财经】 入驻第三方平台
腾讯新闻丨网易财经|36Kr|新浪财经
百度百家 | 搜狐
知乎 | 虎嗅网 | 文旅中国|界面
《音乐周报》-《音乐财经》专版
微博(4.7万订阅) | 抖音(18万订阅)|小红书(2000订阅)
官网网站:www.livemusichina.com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