萦绕在音乐深处的乡愁:草根音乐人彭泽华的岳阳情歌
发布时间:2025-05-12 13:49:38 浏览量:5
“登上幸福塔,打开快乐门,敢为人先,岳阳人奋斗向前进……”近日,在“唱响岳阳,舞动巴陵”千人共舞唱岳阳广场舞大赛的排练厅,《我是岳阳人》的旋律澎湃激荡。这首由岳阳草根音乐人彭泽华创作的“大美江湖天下岳阳·守护好一江碧水”系列作品之一,即将作为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楼区相约·共赴旅发”活动的重要文化名片亮相。
在这方浸润着千年文脉的沃土上,彭泽华用音符编织着岳阳的人文之韵、生态之美、文旅之趣、城市之魂,让洞庭波涛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泥土里的“银针”:用社工微光照亮城乡角落
“音乐要像君山银针,根须深扎泥土,叶尖触碰云霞。”彭泽华的创作箴言,在《让爱温暖每个地方》中得到了完美诠释。这首受岳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委托创作的社会工作者之歌,诞生于他与社工们同行的十五个日夜——在老旧小区昏暗的楼道里,在留守儿童期盼的眼神中,在空巢老人颤抖的掌纹间,他触摸到了这座城市最真实的温度。
“黑夜里送上最亮的光,风雨里筑建避风的港……”歌词开篇便以蒙太奇般的画面,将社工形象镌刻在城市和乡村记忆的底片上。副歌部分“用爱心点亮希望,用双手托起星光”的递进式抒情,恰似洞庭湖面渐次亮起的渔火;而当“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旋律庄严响起时,个体奉献已升华为时代精神的集体共鸣。
正如岳阳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杨林彬所言:“他把我们藏在皱纹里的故事,都唱成了星星。”这些在街头巷尾绽放的微光,最终汇聚成照亮城市文明的璀璨星河。
斑竹里的密码:用文化基因书写城市史诗
为捕捉最纯粹的岳阳声音,彭泽华曾在三月溯游洞庭,在芦苇荡深处记录下二十余种濒临失传的渔歌调式。当老渔民张大爷布满老茧的手在船舷敲响《洞庭渔米香》的原始节奏时,他顿悟:“原来范仲淹笔下的‘渔歌互答’,藏着这样的律动密码。”
这种文化解码在《我是岳阳人》中迸发出惊人能量。星海音乐学院硕士黄雨杰在演唱这首歌时,演绎的“湘妃唱情歌斑竹泪几多”,将娥皇女英的传说凝练成凄美的音乐意象;而副歌中反复出现的“嘿嘿嘿嘿”渔歌衬词,则如洞庭浪花般跳跃灵动。
从“柳毅传书”的龙宫奇缘到“求索路上”的粽子情深,从“千古忧乐”的家国情怀到“一带一路”的开放胸襟,彭泽华用音乐构建起一座横跨古今的文化长廊。当“唱响擂台你和我”的欢快旋律响起时,每个人都能在这曲城市史诗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坐标。
夕阳里的重构:用诗意想象重塑江湖浪漫
《我打碎了夕阳》堪称彭泽华音乐美学的巅峰之作。当他在岳阳楼远眺洞庭落日时,那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碎片突然被晚霞重新镀亮。“我打碎了夕阳,也揉碎了月光,拉着李白大醉一场,撒下九州的网。”这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开篇,让“诗仙”的飘逸与渔夫的质朴在粼粼波光中完成跨越千年的对话。
歌词中“城市灯火驱赶着星光”与“青山绿水映我脸庞”的意象碰撞,暗喻着现代文明与生态保护的深刻命题。而那“打碎的夕阳”,既是解构传统的勇气,更是重构美好的宣言——当“一江碧水青青”的咏叹在尾声中升华,我们恍然发现,这看似破碎的夕阳,原来正在重组成新时代的洞庭晨光。
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在即,彭泽华正筹备的“唱响岳阳·江湖音乐节”即将开启新的音乐征程。他的作品就像洞庭湖上永不消散的雾霭,既萦绕着挥之不去的乡愁,又孕育着生生不息的希望,带领听众深入领略岳阳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