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原创话剧《大地之子·侯光炯》走进中学上演
发布时间:2025-05-12 15:53:49 浏览量:5
5月8日,原创情景剧《大地之子·侯光炯》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立人报告厅上演。该剧目以西南大学已故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光炯真实事迹为蓝本,通过沉浸式演绎,将这位“大地之子”的赤子情怀与科学精神镌刻进观众心间。
在舞台剧的生动呈现中,侯光炯院士“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科学家精神熠熠生辉。他历经岁月蹉跎,致力于改写世界橡胶种植史,年逾花甲又选择扎根农村18年,坚持土壤研究,创建了首个自然免耕研究所。不仅如此,侯光炯院士还捐工资设基金、投重奖于科普,是新时代科学家的精神灯塔,充分展现了科学家以国为重的使命担当。
演出前,四川宜宾长宁县自然免耕研究所所长胡怀舟向附中学生代表赠送新书《侯光炯在长宁》,勉励学子传承科学报国之志。
据悉,该剧自2018年创排以来,已入选中国科协年度重点推介剧目,并获重庆市大学生戏剧节原创剧目奖。此次演出恰逢侯光炯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前夕,以“文化育人”形式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校园注入奋进力量,激励新一代青年在科学报国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本次演出活动由重庆市科协指导,西南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西南大学科协,北碚区科协及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联合举办。活动吸引了联合举办单位相关负责人及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师生共计500余人参加。
精彩多一点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为传承“光炯精神”
西南大学校史宣讲团以舞台为土壤 播撒信念之种
用五幕情景剧 还原侯光炯与土地、人民、家国的深刻联结
带您走进这位“富有的穷教授”的精神世界
序幕 最后的新衣
这位“富有的穷教授”
十年间共交纳党费1700多元
自己却住着茅屋、庙宇、破烂的乡公所
吃着最简单的粗茶淡饭
临终前衣柜里翻不出一件好衣裳
对自己节衣缩食 对人民却出手阔绰
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和人民
第一幕 立志农业救国
青年时
他求学不倦 立志土壤
家境困苦的他 如何夺得榜首进入理想学校
又是什么样的经历
让他坚定了学农救国的决心
第二幕 西双版纳的歌声
他带领学生来到云南西双版纳
为国家寻找橡胶种植基地
翻山越岭 钻山沟 过丛林
22人、6000多公里、16天
将橡胶种植推进到了北纬 24°
创造了世界橡胶种植史的奇迹
第三幕 再穷不能苦了孩子
他带着助手来到长宁县蹲点科研
“再苦不能苦孩子 再穷不能穷教育”
到村的第一天就关心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即使囊中羞涩 也要拿出上千元为学校砌上外墙
让孩子们在儿童节吃上蛋糕
第四幕 不能欠下人民的债
即使在寒冬 他也始终坚持早起
把荣誉都视作“欠人民的债”
想多干一份就多还一份“债”
对有困难的农民 他总是慷慨解囊
始终心系人民,服务人民
第五幕 病榻之上心系农民
晚年时
他扎根农村 相守土壤
不分昼夜的进行土壤实验
突如其来的胃癌也没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
他凭自己的意志战胜了病魔
此后 更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献给了土壤
甚至放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尾声 土地的赞歌
“我不过是一粒微小的土壤,生于斯,长于斯,终将归于斯,在这蔚蓝星球的怀抱中。我自诩为大地之子,永远扎根于中国的广袤土地。”侯光炯先生,如同那默默无闻的土壤,将他的全部生命、智慧和热情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党、祖国和人民。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用一生的奋斗谱写了一曲强国富民的壮丽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