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岁月里的戏剧人生 太原市老年大学话剧班的“追梦人”

发布时间:2025-05-12 19:19:42  浏览量:2

市老年大学话剧班学员现场表演的小品《脱臼》

台上,4位平均年龄70岁的老人声情并茂演绎着小品《脱臼》;台下,观众们被诙谐幽默的表演惹得捧腹大笑……在刚刚结束的全市离退休干部第十三届文体艺术季启动现场,市老年大学话剧班学员的精彩演出,将欢笑与思考传递给每一位观众。5月12日,记者走近这些“老戏骨”,带您走近他们的逐梦之旅。

收获掌声

“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李成林与其他3位学员圆满完成演出任务,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李成林告诉记者,此次表演的小品《脱臼》,讲述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

为演好这个小品,他们从角色揣摩、到动作设计、再到表情把握,每一个细节反复打磨,着实辛苦了一番。排练期间,在专业老师耐心指导下,不断改进表演,力求将最好一面呈现给观众。

登上舞台那一刻,老人们的眼神中透露着自信与坚定,全身心地投入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举手投足间尽显专业范儿。

笃学不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精彩演出背后,是他们两年多来上话剧课努力付出的成果展示,凝聚了大量心血。此次参演的4位演员,分别是74岁的李玲、71岁的穆德慧、70岁的李世彪以及68岁的李成林。2023年3月,他们报名老年大学“零基础”学习话剧表演,过程很艰辛。期间,困难接踵而至,但追求梦想的心从未老去。

“我感觉,最难的是记不住台词。”李世彪回忆起之前为了排练话剧《雷雨》第二幕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因为这部剧太过经典,凝练的台词不容半点失误,为了记牢台词,他反复读写,甚至把台词贴在家里的各个角落,随时随地背诵。等公交车间隙、每天临睡觉前等碎片时间,他都在记台词。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对表演的热爱,他坚持了下来,最终获得了演出的成功。

代入角色

相较台词难记,演技的提高更非易事,在学习过程会屡屡遇上难题。对新学员来说,无实物表演是首先要过的“关”,需要通过细腻的肢体与传神神态投入其中,演绎出真实情绪。

李玲说,起初自己的表演很生涩,无法精准演绎角色,就需要从生活中摄取“养分”。一次,为了演好一位拾荒老人,她一次次地在生活中观察、揣摩,对方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她细心捕捉每一个细节,用心体会,之后,转化成为表演的功力。

每个学员的进步,都离不开彼此之间的相互成就。李玲说,大家在学习中互相促进,表演时肢体不协调,就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动作,相互指出对方的问题;谁表演得角色精准到位,立马就有学员上前求教,通过切磋不断提升演技。两年多时间,班上的学员们基本上都能独当一面,只要拿上剧本,稍加磨合,就能上演一出“好戏”。

心中热爱

“同学们都很用功,只因心中那份热爱。”穆德慧年轻时就爱好文艺,碍于当时条件有限,登台表演成为她的梦想。退休开启逐梦之旅,报名老年大学后,她发现班里皆是“追梦人”,五六十位学员,个个学习热情高涨,都在用话剧表演丰富晚年生活。

“拖家带口、身体不佳、记忆力衰退等,都是困扰老年人学习的绊脚石,但大家从未轻言放弃。”穆德慧说,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利用碎片时间熟悉剧本,这些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种历练、一种成长。

采访结束,市老年大学话剧班学员们的故事仍在继续。他们在学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收获了知识、快乐和友谊,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向人们展示了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此刻,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些可爱的老人们身上更加具象化,他们在晚年生活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正如一位老年学员所说:“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只要心中热爱,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启新篇章。”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在话剧舞台上发光发热,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表演。

记者 李晓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