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2001年,女子给两位老师送房,22年后老师离世,结局如何?

发布时间:2025-05-12 22:01:30  浏览量:2

2001年的一天,当张玮亲自看着自己的两位老师搬进一套125平米的大房子,露出了欣慰的笑。

这套房子位于上海法华镇路,是张玮专门给自己的两位恩师买来养老的。

张玮还特意地在房产证上加上了两位老师的名字,两位老师可以永久地居住在里面。

1983年,20岁出头的张玮考上上海音乐学院,遇到了她的两位恩师,其中陈老师是张玮的任课老师,另外一位老师则是陈老师的弟弟,当时两位老师不仅教授张玮知识,还给了张玮无微不至的照顾,转眼10多年过去,两位老师退休,却在上海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张玮便为两位老师买下了这套房子。

这套房子几乎掏空了张玮所有的积蓄,甚至为了买下这套房子,张玮还变卖了自己的另外一套房子,但付出再多,张玮都心甘情愿。

然而没想到的是,随着2023年两位老师离世,张玮就按照之前的约定想把房子收回来,此时两位老师的远房亲戚却忽然站出来,阻止张玮收回房子。

为此,张玮和对方闹上法庭。

那么,这件事最后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1983年,20岁出头的张玮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进入校园学习专业知识。

当时,张玮的任课教师正是陈老师。

张玮和老师陈老师的关系非常好,张玮有什么不懂的知识,经常会请教陈老师,而陈老师呢,不仅替张玮答疑,因为张玮的亲人不在身边,陈老师还照顾张玮的日常起居。

当时,张玮和陈老师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师生。

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的几年间,张玮也因为有了陈老师的帮助和陪伴,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也顺顺利利度过了充满枯燥的时光。

转眼间,张玮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了。

毕业之后,张玮仍然与老师陈老师保持着联系。

有时也会去陈老师家中做客,刚好陈老师还有一个弟弟也在上海当老师,因为没有分到学校的房子,只能和姐姐陈老师住在一起。

张玮每次拜访陈老师的时候,也会和陈老师的弟弟聊天,并且称他为老师。

算起来,张玮有着两位老师。

张玮与两位老师结下了很深的缘分。

2001年的一天,张玮像以往一样,提着礼物前去两位老师的出租屋看望他俩。

但是来到出租屋后,张玮却一脸伤心。

当时两位老师正在厨房给张玮做吃的,可是因为厨房里摆了一些杂物,在做饭的时候非常拥挤,甚至连转个身的空间都没有。

厨房外面就是餐厅,但餐厅的面积也非常小,只摆了一张桌子,只能坐两个人。

客厅也很小,卫生间更是非常狭窄。

此外,采光也并不是很好。

两位老师已经退休,并且60多岁的人了,还住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张玮心里很不是滋味,再加上两位都是音乐老师,有时还要弹奏乐器,根本施展不开。

因为老师一直没有成家,没个一儿半女的,也没有儿女将他们接过去。

姐弟俩只能相依为命,凑合在一起,如今又要住在如此简陋的地方,那一刻,张玮真的很心疼。

那天的饭张玮只是简单地扒拉了两口,吃饭时一直向两位老师表示,“老师,你们再等一个多月,我一定送给你们一个惊喜。”

果然,又过了一段时间,张玮兴高采烈地来到老师的出租屋,只见她拿出一把崭新的钥匙,还不等老师开口,张玮就高兴地说道,“老师,咱们马上搬家,搬到法华镇路去住。”

两位老师这才知道她的好学生张玮,已经在法华镇路为他们买了一套新房,面积125平米,十分宽敞。

刚开始的时候,两位老师百般拒绝,虽然他们曾帮助过张玮,但是也无需张玮拿出这份厚礼回报他们,再说了,两位老师的职业本就是教书育人,是不计回报的。

但张玮一再表示,“老师,我早就说过,我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师生。”

“你们就把我当成女儿,这次听我的,咱们搬去大房子。”

最终在张玮的一番说服下,两位老师也只好听了张玮的劝阻,没几天他们就把出租屋里本就不多的行李全部搬到了新房子中。

望着两位老师终于住进了宽敞明媚的大房子,张玮露出了欣慰的笑。

其实为了买这套房子,张玮几乎掏空了所有的积蓄,甚至还卖掉了自己的另外一套房,但张玮仍旧心甘情愿。

当时张玮想把两位老师的户口迁过来,这样的话两位老师就成为了自己的家人,他们就可以在房子里住得心安理得。

但是由于两者之间非亲非故,不符合迁户口的条件,最后张玮便只能把两位老师的名字加在房产证上。

张玮告诉两位老师,“老师,这套房子你们可以一直住到身故。”

张玮除了给两位老师送房外,平时的生活中她也像两位老师的子女一样,给予了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

每个月到固定时间,张玮一定会来到房子里看望两位老师,给他们带一些精致的小礼物。

在这期间,张玮陪两位老师说话,嘘寒问暖,到了饭点,张玮则提前去菜场买菜,回来和两位老师一起做饭,一起吃饭。

在饭桌上他们聊家长里短,张玮也会询问两位老师的需求。

张玮总是陪两位老师度过温馨的几个小时,才恋恋不舍地回去。

两位老师毕竟老了,有时也会有个头疼脑热,尤其是到了冬天,天气降温,他们会着凉,咳嗽。

所以张玮总是在老师家中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叮嘱他们及时喝下,若是老师病情加重,张玮还会带他们去医院。

因为两位老师无儿无女,张玮就相当于他们的亲生女儿,护着他们的周全。

在两位老师眼中,因为有了张玮的陪伴,他们的内心也有了更多的安全感。

其实张玮不光护着两位老师的日常起居和身体,张玮还是一个细心的人,家里缺了什么物件,或者什么家电需要更换,细心的张玮也总能第一时间察觉,并为老师们换上新的。

不知不觉中,这份情谊越来越深。

2009年,陈老师的弟弟离世,张玮忙前忙后,为其办葬礼,办完葬礼后张玮又陪在陈老师身边,照顾她的身体,并且安慰她悲伤的情绪。

陈老师对张玮的付出极为感动,她表示若不是张玮跟前跟后,她都不知道拜托谁,也因为有了张玮站在身后,她内心踏实了许多。

之后的十几年间,陈老师因为失去了弟弟,只能一个人生活,更加孤单了。

并且随着年龄一天天增大,身体也大不如前。

此时的张玮给予陈老师的陪伴更多了,看望陈老师的次数更密,每次分别的时候还会叮嘱陈老师,“老师,如果身体抱恙,一定要及时给我打电话,我送你就医。”

因为放心不下陈老师,张玮也会拜托邻居帮忙照看。

当时的陈老师其实还是有一些远房亲戚的,但对方毕竟不是陈老师的亲生子女,只是每隔一两年,并且只有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来看望陈老师一次,别的时候,根本见不到他们的身影。

相比陈老师的这些远房亲戚,张玮无异于就是她的亲生女儿。

张玮也经常在陈老师面前调侃,“老师,你要不就把我当做亲生女儿吧”,老师急忙点点头。

其实不用张玮说,陈老师内心早已把张玮当成了亲生女儿。

2023年,陈老师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张玮悲痛万分,大哭了一场。

为陈老师办葬礼的时候,张玮也是亲自操办,送陈老师最后一程。

当时在陈老师的葬礼上有同学前来参加,张玮在同学面前哭得跟个泪人儿一样,她表示她失去了一位至亲。

无论大家如何安慰张玮,张玮始终无法走出悲伤情绪。

直到过了一个多月,张玮的心情才稍微平复。

既然如今两位老师纷纷离世,张玮便要变更一下房产证,让房子彻底变为自己的。

可是没想到这时候陈老师的两个远房亲戚忽然出现了。

这两个人都是陈老师的外甥。

照理说,这两个人与陈老师的关系并不算太亲密,平时也只是每隔几年才来看望陈老师一次。

最关键的是当初张玮给陈老师买房的时候,他们也知道这套房子陈老师可以住到身故,但是房子最终还是属于张玮。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却仍然阻拦张玮变更房产证。

要知道在此之前他们已经继承了陈老师的一笔遗产。

在他们心中,既然房子是张玮买给陈老师的,房子便彻底成为了陈老师的。

任凭张玮如何讲理,他们始终不同意变更房产证。

张玮只能多次与对方交涉,表示两位老师的遗言也是身故后房子还给自己,况且张玮作为他们名义上的女儿,拿回房子理所应当。

但是他们始终不为所动,不愿意配合张玮,对张玮爱搭不理,后来甚至张玮给他们打电话,他们也不愿意接听。

张玮一想到自己为两位老师付出这么多,到头来却被两位老师的远房亲戚为难,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最后一次交涉没有结果后,张玮也只好想到了一个办法,“起诉对方。”

上海长宁法院很快受理了这起案件。

针对张玮所说的房子是20多年前她买给两位老师的,并且房产证上两位老师的名字也是张玮加上去的,工作人员对此进行了调查。

工作人员调查期间,出现了很多证人,这其中不止包括两位老师的同事,还有老师的同学,甚至是老师的其他远房亲戚。

他们纷纷作证,证明张玮所言为真。

证人们还表示两位老师身故前曾亲口说过,张玮买房子给他们住已经非常难得,他们离世后,房子依然是张玮的。

甚至其中一位证人还表示,“如今拒绝变更房产证的两位老师的外甥,其实他俩这些年来也一直认同房子就是张玮的。”

除了这些人证外,张玮还提供了有力的物证。

而这些有力的证据,成为了此次案件的关键。

工作人员对此十分重视,将会利用这些有力的证据进行最终的判决。

不出意外,张玮终将顺利变更房产证,让房子重回自己手中。

对两位老师,张玮一直是单方面地付出,如今张玮想把房产证变更回来,也是因为两位老师已经离世了,不能再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上面了。

张玮说白了只是拿回自己的东西,更何况除了这套房子外,张玮对两位老师的付出更是不计其数。

没想到却遭遇两位老师远房亲戚的阻拦,对于张玮来说,心里很不是滋味。

好在有这么多证人为张玮作证,张玮终于可以为这件事画上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了。

如今,张玮也仍然在怀念着两位老师,时不时翻出两位老师的照片仔细地看,到了清明节,也会去他们坟前献上一束花,他们依然活在张玮心中。

今后,张玮也会继续这样做下去。

张玮为两位老师的付出令众人感动,张玮的做法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