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这些中文抗日歌曲传遍海外的大街小巷
发布时间:2025-08-15 20:20:15 浏览量:2
“先生买一朵花吧……这是自由之花呀!这是解放之花呀!买了花救了国家!”
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的展厅内,《卖花词》的动人旋律不断响起。这首录制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歌曲吸引不少观众驻足在展板前,了解文艺动员如何将海内外华侨的热血与期盼拧成一股绳,在战火里传递着救国的信念。
《卖花词》由小号演奏家、作曲家夏之秋作曲,爱国侨领陈嘉庚的秘书潘受作词。1938年9月,在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支持下,总领队陈仁炳、团长夏之秋带领武汉合唱团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开展以戏剧、讲演、歌咏为主的巡演。
在英国殖民政府严密统辖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为扩大募捐范围、鼓舞抗日士气,动员南洋中小学生将花纸和铁丝扎成纸花,于各种抗日纪念日期间沿街叫卖,为抗战筹款。潘受受此启发,作词《卖花词》。夏之秋深受感动,为其谱曲。抗日歌曲《卖花词》由此诞生。
《卖花词》乐谱手稿。郑乐其 摄
《卖花词》最初由武汉合唱团女歌唱家江心美独唱,引起轰动,一时传遍南洋各地,将抗日募捐活动推向新高潮。
此后,这首歌成为武汉合唱团为抗日筹款的常青歌曲,在筹款演出现场感动无数人。至今,这首歌仍在海外华侨中广为传唱。
据统计,武汉合唱团在南洋巡演历时480天,前往观看演出的南洋侨胞达212万余人次,支援祖国捐款达到叻币230万元(合当时国币1000万余元),最后都由南侨总会献给祖国支援抗战。
除《卖花词》外,抗日战争期间涌现出不少优秀荡气回肠的音乐作品,如《告别南洋》《东江纵队之歌》等。其中,不得不提到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曾“远赴”大洋彼岸,回响在美国纽约街头。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发起人刘良模于1940年前往美国,在纽约组织了一个主要由洗衣工人组成的歌咏会“华侨青年合唱团”,每星期日在唐人街练唱一次。
在美期间,刘良模结识了美国著名歌唱家、演员保罗·罗伯逊,他将抗战歌曲唱给保罗听。保罗最喜欢的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他说:“我们黑人和中国人民一样,都是被压迫的民族,我们要向坚决抗日的中国人民致敬。”
1940年夏天,保罗在纽约路伊桑体育馆露天演唱会上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引起现场情感共鸣。歌声通过电台传遍美国社会。
1942年,刘良模与保罗合作灌制的唱片《Chee Lai!》(《起来!》),其中共收录6首中国革命歌曲。刘良模逐字逐句教保罗用中文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将这首歌曲翻译成了英语版,让更多人理解这首歌的含义。唱片的收入都被用作支援中国抗战。
美国纽约出版的中国抗战歌曲集唱片《Chee Lai(起来)》。郑乐其 摄。
保罗·罗伯逊每次演出时都会在音乐会尾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他说,这是一首正在被中国人民传唱的歌曲,代表着这个民族不可征服的精神。
唱片还得到宋庆龄的题词。她在唱片内页中写道: “中国已经从新的群众歌咏活动中发现了反抗敌人的力量源泉,灌制的这套唱片,使美国人能够听到中国的爱国歌声。我们的刘良模,教会了中国的士兵、游击队员、农民和筑路工人在劳动和斗争的时候歌唱。愿这些融汇东西方风格的古老民间旋律和新歌曲,成为又一条联系自由人民的纽带。”
作者:刘洋 郑乐其
责任编辑:马海燕
珍贵画面展出!80年前,海外华侨欢庆抗战胜利
日本投降后,判处那些战犯死刑究竟有多难?
勿忘!她们用余生等待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