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豫籍唱作人4年打磨歌曲《河南 河南》:9岁女儿“救场”演唱引共鸣,留言区集体“想家了”

发布时间:2025-08-25 15:45:43  浏览量:3

“这里有举世的文献,殷墟文成甲骨千片。太行山历尽艰辛成就了,红旗渠不朽与非凡……”在音乐的广阔天地里,总有一些人以独特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勾勒出家乡的模样,安阳内黄的唱作人范英楠便是其中一员。

“何其有幸,我出生在河南!”8月24日,范英楠在接受大河报记者专访时坦言,当看到网友在自己原创歌曲《河南 河南》下的诸多条点赞留言时,43岁的他红了眼眶。这首历时四年打磨、近日在短视频社交平台推出的歌曲,8小时单平台观看量突破20万,用“娓娓道来”的旋律,让无数河南人听出了“想家的感觉”。

回乡催生创作灵感,河南四大古都成歌中主角

“我与音乐的缘分,始于儿时对演唱的喜爱。”现如今,身在北京燕郊的范英楠告诉记者,在20多年的音乐旅程中,他不断探索前行。2003年开启创作之路,2007年正式投身音乐制作领域。

“其实我在1996年就离开河南家乡,踏上从军之路。我当兵是在吉林,此后辗转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前几年疫情期间,回到老家待了一两年。”范英楠说,尽管漂泊不定,但音乐始终是他内心坚守的港湾。

“2021年,我先写了一首歌曲《八方》,歌颂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各行业英雄们,写完突然想,是不是该为老家河南写首歌?”范英楠回忆,《河南 河南》的创作灵感源于自己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作为中国十大古都中独占四席的省份,他以郑州、安阳、洛阳、开封四大古都为脉络,将红旗渠、嵩山、龙门石窟、殷墟甲骨文、豫剧等河南符号融入歌词。尽管歌词里的名胜古迹并不是全都去过,但他通过翻阅资料,力求让“每一句词都有画面感”。

“写词其实只用了一两个小时,但却打磨了四年。”范英楠坦言,歌词经历了至少五六次修改,从最初的“不够大气”到最终“平静叙述”,他希望用“七八十岁老人回忆往事”的从容,去展现河南“历史够悠久,处事不惊”的底蕴。

女儿“临时救场”,9岁童声唱出他心目中的“90分”

范英楠对这首歌寄予厚望,不仅在歌词上精益求精,在唱腔、情感契合度等方面也力求完美。

歌曲创作初期,范英楠本想自己演唱,但试音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最让我纠结的是演唱者的选择。我前后请十几位歌手试录过,都没达到想要的感觉。”直到近日,他决定让9岁的女儿“临时救场”。尽管女儿对甲骨文、豫剧等河南文化理解有限,但范英楠认为,她纯净的嗓音与歌曲娓娓道来的意境高度契合。

(范英楠和女儿范毓萌合影)

“女儿只练习了一星期,我给她逐字逐句指导。”范英楠笑称,女儿最终的演唱呈现并未达到百分百完美,“满分100分的话,能打90分,仍有成长空间。”他透露,女儿虽未系统学习音乐,但从小在录音棚耳濡目染,节奏感极强,“她喜欢音乐,我就支持,但不会强迫。我们尊重她的兴趣和天赋,希望她能享受童年快乐。”

范英楠表示,女儿在深圳出生,五六岁时才回河南,对河南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的了解相对匮乏。如今女儿在河南家乡上小学,范英楠希望她能多了解家乡文化,开阔视野。

8小时观看量破20万,网友留言让他“觉得写对了”

“我想回家了,回老家河南”“优秀的河南闺女,超厉害的河南爸爸,大美河南,赞!”“这是最有感觉的河南之歌!这样的声音才是河南的声音!清澈、干净、纯粹,透着不争,却不失大气。这就是河南的样子!点赞”……《河南 河南》在短视频社交平台发布后,不仅引发河南网友共鸣,更让在外游子直呼“听歌想家”,这让范英楠觉得自己创作这首歌的意义非凡。

“我觉得这首歌写对了!8小时观看量破20万,点赞超2万,歌曲发布的第二天就登上了平台热门,看到这么多人支持、点赞,这是对我创作的最大肯定!”范英楠表示。

谈及未来,范英楠计划继续深耕音乐创作领域,同时慢慢退居幕后,把台前交给女儿。“我这辈子离不开音乐了,希望女儿能走得更远。” 范英楠说。

从漂泊游子到家乡代言人,范英楠用四年磨一剑,力求让《河南 河南》成为游子心中的“乡愁符号”。而9岁女儿的接力,或许正预示着这场音乐传承,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