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华语流行音乐年鉴1980——港乐篇(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5-06-21 18:57:43  浏览量:2

1980年代的港乐经典,影视配乐依然红透半边天,但传统唱片行业却不约而同地进入了一场婉约化的创作转型。

提到1980年的港乐,那一定得先说这一首,《上海滩》。

这首歌作为电视剧《上海滩》的主题曲,以"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的磅礴气势开篇,瞬间将听众带入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黄霑的歌词如同风云变幻的时代画卷,既有"成功失败浪里看不出有未有"的人生哲理,又有"爱你恨你问君知否"的儿女情长。

顾嘉辉的作曲巧妙融合了中式五声音阶与西方交响乐编配,构筑起声音的外滩建筑群,创造出让人感觉焕然一新的"港乐"风格。

叶丽仪铿锵有力的演唱,将许文强与冯程程的乱世爱情演绎得荡气回肠,也瞬间让听众感受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补充资料:词作人黄霑在多次面对镜头接受采访时,曾说过《上海滩》的歌词他其实不太满意,因为曲作者顾嘉辉半夜打电晚给他哼了哼曲子,他二十分钟就填出来了,而第二天歌手叶丽仪就等着拿谱录音。他甚至说那时候还没去过上海,连黄浦江到底有没有浪都不知道!至于网上有些传言说他“拉肚子”时候写的歌词,那就纯属以讹传讹了!

(林子祥《男儿当自强》演唱会截图)

(林子祥《十分十二寸》演出截图 1985年)

但1980年的他,却展现出难得的柔情至极的一面。

(林子祥《一个人》专辑封面 1980年)

先说由他作曲并演唱的《分分钟需要你》,配合郑国江"咸鱼白菜也好好味"的歌词,小情调中却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让广东话与情歌的童真在歌曲里配合得天衣无缝。

它就像一颗包装精美的音乐糖果,让每个听到的人都能尝到爱情的甜蜜滋味,也让林子祥刚柔并济的音乐形象深入人心。

同样是郑国江作词,林子祥作曲并演唱的《在水中央》,却是一副山水相逢的古典意象。

山水相逢,本是诗画,却在这里变成了一个人的江湖。林子祥的演绎,如侠客收剑入鞘,柔情藏锋。

如果说水是流动的岁月,那么《在水中央》,便是一叶孤舟停泊在时光的河心——不进不退,不即不离。

(《分分钟需要你》歌词本摘页 自制) (《分分钟需要你》歌词本摘页 自制)

(《在水中央》歌词本摘页 自制)

如果要说1980年的香港乐坛,最容易让人脸红的一首歌,那必须得是这首《夜夜念奴娇》。

在1970年代,影视歌三栖的大咖许冠杰的音乐风格,大都是和诙谐的影视作品气质紧密相连的,像什么《半斤八两》啊!

而在1980年,许冠杰的《念奴娇》专辑中,这首《夜夜念奴娇》却突然曲风一变,

歌名乍一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苏轼的词,但是却跟“大江东去“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实则只是对爱人的一种撒娇式昵称。曲风则从以往的吵吵八火怎么热闹怎么来,突然峰回路转变成了夜半台灯下偷写情诗的委婉。而在歌词大量地运用粤语中的一些俚语,也透射出许冠杰古典外衣包装下的市井智慧。像什么“卜卜跳”啊!“不得了”啊,还有什么“想起你就发SAO”,不对,是“发烧”啊![害羞][害羞][害羞]

你别说在1980年,就现在让你对着一姑娘唱这样的歌,那估计多少都有点儿不好意思!

在整个1980年代的香港乐坛,区瑞强算是比较特立独行的一个人,也是为数不多在重度娱乐化的港乐市场,用散发独特田园气息的民谣曲风,推动粤语民歌发展的重要功臣,素有“民歌王子”的美誉。那句“唱K害死乐坛”的评价香港乐坛的话语,最早就是出自他口。

其实在1979年,他就发行了首张专辑《陌上归人》,销量一度高达二十多万张,同名主打歌也是成为了当时粤语民谣的代表作品。

但个人觉得,《陌上归人》的歌词及意境,本质上还是裹着民谣外衣的烂俗情歌套路,虽有新意,却未见变革。

而到了1980年这首《水霞》,则完全变成了因景而生的个人情愫,和纯粹自然的诗性表达,其民谣曲风的标志性更为明显。在第三届香港中文十大金曲榜单上,该曲超越林子祥的《在水中央》位列第四,也证明了它的含金量。

区瑞强干净清澈的演唱,让这首旋律清新的自然主义民谣,就像一缕穿过高楼大厦的清风,为繁忙的都市人提供了一处可以安放乡愁的声音田园。

华语流行音乐年鉴,1980年港乐篇最后一集,我们来聊聊这首《人在旅途洒泪时》。

关于这首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儿,就是女声原唱到底是谁的争议!

男声原唱是关正杰,这个不用多说了。而女声原唱,网上至今还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是雷安娜,有人认为是余安安,如果你有答案也可以打在弹幕上啊!

那我为了录这一期视频也专门查了很多资料,综合了很多信息,才终于挖出了争议的由来。

其实呢,这首歌原本确实是找余安安录好了音,并安排她出演角色的,

但是余安安当时正是火的时候,老是忙着到处登台赚钱,没有按约定时间来拍剧,所以不但丢了角色,歌曲也被抽起搁置。

(余安安商演后台明星合照1)

(余安安商演后台明星合照2)

后来宝丽金的工作人员在歌唱比赛发现了时年21岁的雷安娜,并让她尽量模仿原唱余安安的声音进行录制,这才有了容易被人混淆的两个版本的问题。

那电视剧里用的是哪个版本呢?答案是“两个都有”!雷安娜演唱女声的版本,作为剧集第46到55集的片头曲播放,后又收录于关正杰同年的专辑《人在江湖》。

而雷安娜呢,录完歌就去了加拿大,所以为了宣传需要,片方又找回余安安跟关正杰在1980年香港歌唱大会上现场演唱该曲,

(关正杰&余安安合唱《人在旅途洒泪时》1980香港歌唱大会)

并把他俩的合唱版本用于第56到80集的片头曲,同年收录于精选《宝丽金十周年》合辑中发行。

所以综上所述,你觉得雷安娜和余安安,哪个才是真正的原唱呢?

说回这首歌,虽然在金曲奖榜单排名第一,且同样是影视剧主题曲的经典,但在内地的传唱度却没有《上海滩》那么高。但这不重要,因为丝毫不影响这首歌在1980年代香港乐坛的经典地位。

(第三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奖榜单)

(青年时期的演员、歌手 关菊英)

将这首原本是讲述离乱时代悲情故事的电视剧主题曲,唱出了1980年代都市男女的爱欲情怨。如同精密的情感切片,带我们在显微镜下窥见万千心结,又像一颗凝固在音乐中的情感琥珀,永远保存着那个时代特有的都市情愁。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首经典影视配乐,也是在香港乐坛占有重要一席。

汪明荃演唱的《京华春梦》如工笔仕女图般精致。作为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曲,歌曲用音符构筑浓郁的民国氛围,将爱恨情仇浓缩在旋律之间。这首歌不仅开创了民国题材影视音乐的先河,更展现了香港影视工业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的艺术高度。

电视剧《轮流转》,同样是由郑少秋主演并演唱同名主题曲,黄霑的歌词是递给每个都市人的命运罗盘,顾嘉辉迷幻而前卫的音乐氛围,与电视剧《轮流转》的主题完美契合,让人仿佛行走在电子迷宫里兜兜转转。郑少秋富有戏剧张力的演唱,将歌曲中的迷茫与追寻演绎得入木三分。

罗文在1980年香港经济腾飞期,借《亲情》构建了家庭伦理的声学图腾。这首歌不仅是无线同名电视剧的听觉注解,更成为市民社会的情感黏合剂——当观众看着周润发饰演的草根青年在荧幕中挣扎时,罗文的歌声为疲惫的人们提供了精神庇护所。作为电视工业与流行乐共谋的典范,它让家庭剧的家长里短升华为时代寓言。

华语流行音乐年鉴1980(完结尾声)

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回望,1980年的华语乐坛依然闪耀着夺目光芒。这些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经典旋律,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艺术作品范畴,成为一代人共同的情感记忆。它们像时间的胶囊,封存着那个特殊年代的社会氛围、文化气息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它们提醒着我们:好的音乐永远年轻,真挚的情感永不褪色!

《华语流行音乐年鉴》1980年度已完结,1981年度已开启,系列节目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P.S:本系列所有内容的资料收集、文案创作及视频拍摄制作均为老枪一人独立完成,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另,创作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