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导听- 马勒:第2交响曲《复活》

发布时间:2025-08-29 09:23:01  浏览量:2

1. 基本信息

曲目名称:交响曲第2号《复活》

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1860–1911)

创作年代 & 背景:1888–1894 年,马勒人生关键转折期,受到死亡主题和宗教思考影响。

地位:被誉为“世纪交响曲”,90分钟的宏大结构,开创了交响曲加入独唱+合唱的传统。

2. 作品概览

体裁:交响曲(5个乐章)

时长:约 90 分钟

整体风格:史诗性、宗教性、哲学性。涉及“死亡—重生—复活”的精神旅程。

3. 结构解读

第一乐章:葬礼进行曲(C小调)。庄严而激烈的开篇,描绘“英雄的陨落”,死亡主题贯穿其中。

第二乐章:行板(A♭大调)。抒情的田园插曲,像怀念逝去的美好时光,节奏轻快。

第三乐章:谐谑曲(C小调)。讽刺、循环的舞曲感,表现对生命无意义的嘲讽。

第四乐章:《原光》(女中音独唱)。简朴而温柔的歌曲,象征信仰与救赎。

第五乐章:合唱终曲(E♭大调)。极为壮丽的合唱《复活》:从混乱、末日景象走向光明的复活与永恒。

4. 时间片段导听提示

0:00–3:00 —— 开篇葬礼进行曲,压抑、沉重,低音弦乐与铜管呼号交织。

18:00–25:00 —— 第二乐章舞曲,轻盈田园气息,弦乐带来歌唱性的旋律。

42:00–48:00 —— 第三乐章高潮,嘲讽与荒诞的舞蹈节奏,像生命的循环。

55:00–59:00 —— 女中音独唱《原光》,温柔抚慰,和前面的嘲讽形成鲜明对比。

70:00–90:00 —— 合唱终曲《复活》,末日审判般的混乱逐渐走向光明,合唱团与管风琴爆发力量。

5. 听感提示

第一乐章不要急着找旋律,感受死亡主题的压迫感。

第二乐章像旧日田园的回忆,舒缓心情。

第三乐章带有讽刺意味,仿佛质问生命的意义。

第四乐章让音乐平静下来,透出信仰与光明。

第五乐章需要极度耐心的积累,最终爆发是全曲的灵魂。

6. 推荐版本

伯恩斯坦 / 纽约爱乐(1987):充满激情与宗教感,爆发力极强。

阿巴多 / 卢塞恩音乐节管弦乐团(2003):细腻而人性化,终曲极具感动力。

卡拉扬 / 柏林爱乐(1974):庄严厚重,德奥传统力量感。

7. 总结

《复活》不仅是一部交响曲,更是一种“灵魂体验”。它让听众走过死亡、怀旧、嘲讽、信仰、复活的精神旅程。

对资深乐迷来说,这是一部必须亲身沉浸、反复聆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