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弦歌照心田:西南联大精神与时代回响——观太阳谷华夏学校舞台剧《西南联大》感怀
发布时间:2025-08-29 15:36:12 浏览量:3
《人民政协报》2025年08月29日第4版
华夏学子演绎的舞台剧《西南联大》剧照,学生们激情抒发爱国情怀。
华夏学子演绎的舞台剧《西南联大》剧照,教育精神传承。
华夏学子演绎的舞台剧《西南联大》剧照,南迁路上,教授还在抓紧时间为学生授课。
演出间隙,太阳谷华夏学校校长李显峰和舞台剧《西南联大》小演员合影。
施乃康(后排中)、李显峰(后排左二)等与华夏学子合影。
作者简介:
施乃康,香港华侨华人总商会荣誉会长、粤港澳大湾区基地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长期致力于推动海内外经济、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
2025年7月18日,太阳谷华夏学校第五届“教育强国的一份答卷”教育成果展盛大启幕。本届展会重点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大教育根本问题,系统展示了太阳谷华夏学校在建设教育强国征程中所进行的实践探索与取得的育人成果,交出了一份来自教育一线的时代答卷。
本届成果展特别开创了“人才梦工厂”,让嘉宾与华夏学子充分互动,使其对太阳谷华夏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有更直观的了解。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成果展的主展内容均由学生自主设计,充分展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由太阳谷华夏学校红色艺术团师生倾力打造的大型红色舞台剧《西南联大》震撼上演,弘扬教育家精神,向先辈致敬,让红色基因、爱国精神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成为成果展的核心亮点之一。
作为多次考察太阳谷华夏学校、持续关注其发展的海外华侨,近日我有幸观看了师生们倾情演绎的大型舞台剧《西南联大》,心灵深受震撼。那穿透八十载烽烟的“刚毅坚卓”精神,如洪钟巨响叩击人的心灵!
这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堂直抵灵魂的教育课,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所学校在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命题上的创新探索与扎实答卷。
三问叩魂,照见华侨赤子心
舞台剧中由太阳谷华夏学校学生饰演的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三位校长的身影巍然矗立,发出“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不仅是1938年对青年的灵魂叩问,更是穿越时空,直击包括我们海外华侨华人在内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房!剧中师生铿锵回应时,我热泪盈眶。这掷地有声的追问,唤醒的是深植血脉的家国认同。作为海外华侨华人,这份对根的眷恋、对国的忠诚,与当年联大师生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坚守,何其相似!
回顾那段特殊岁月,在华北沦陷、国土破碎之际,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而组成的西南联大,校舍虽简陋(土坯茅草,铁皮屋顶遇雨叮当,师生常“跑警报”),却汇聚了陈寅恪、冯友兰、闻一多、华罗庚等近300位学术泰斗,以“刚毅坚卓”为训,在战火中奇迹般地维系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命脉,避免了文化断层与学术湮灭。这份在绝境中守护文明火种的责任感,是民族赖以存续的根基,也是海外华侨华人无论身处何地,都魂牵梦绕的精神原乡。
步履丈量信仰,精神重于生命
“铁蹄踏碎三径路”中,学生们演绎的师生背负书箱、穿越硝烟的画面令人心颤。抗战期间学子们徒步千里,翻山越岭;雨伞下争分夺秒传阅被炸残的书籍;空袭警报声中,于山洞内依然执着探讨学问;以血肉之躯护住实验样本……那句“宁背井离乡,不可断国脉”,道尽了那一代人的悲壮担当。这岂止是迁徙?这是用脚步丈量信仰,用生命守护文脉!
这种精神,在联大师生“读书不忘救国”的实践中熠熠生辉:华罗庚在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完成《堆垒素数论》,吴大猷著光谱学经典;钱穆于岩泉寺写下唤醒民族自信的《国史大纲》;金岳霖躲空袭时舍命护《论道》书稿——他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救国之路,以学术创新报效祖国。更有闻一多、李公朴等教授以鲜血抗争独裁,师生们通过话剧《原野》、壁报《群声》传播抗日思想,使联大成为大后方的“民主堡垒”。
历史的回忆与生动场景的再现,让我看到太阳谷华夏学校师生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共情。他们将这颠沛流离的壮丽史诗,转化为对“文化命脉重于生命”的震撼诠释。这种精神,与海外侨胞当年毁家纾难、万里驰援祖国抗战的赤诚,同出一源!
学术报国,点燃民族希望
当小演员们化身80年前的联大学子,那份超越年龄的投入与庄重,瞬间攫住了全场观众的心魄。饰演流亡学生的孩子,背负着象征书箱的道具,步履踉跄却目光如炬,穿越模拟的“烽火硝烟”时,稚嫩的脸庞绷紧,紧抿的嘴唇透着一股近乎执拗的坚毅。饰演在铁皮屋顶下苦读的学生时,他们伏案疾书,眉头微蹙,摇曳的灯光映照着专注的神情,仿佛真能听见窗外那恼人又催人奋进的雨声叮当。最令人动容的,是再现“跑警报”的场景:警报声凄厉划破舞台的宁静,孩子们瞬间从课桌旁弹起,小小的身影在急促的调度中穿梭,那份真实的紧张感写满双眼,奔跑喘息间,他们下意识地互相搀扶、护住怀中象征珍贵书稿的道具,那份在危难中对知识火种的守护本能,令人瞬间泪目。舞台一角,扮演茶馆里讨论国事的师生的小演员们,围坐“茶桌”,神情热烈而严肃,争辩、沉思、顿悟,小小的脸庞上交替浮现着忧虑、激愤与希望,将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与薪火相传的信念,演绎得无比生动。
其中一幕,以闻一多先生泣血之作《红烛》为引,将精神推向崇高。舞台上“火腿椅”(因陋就简的课椅)上苦读的身影,油灯映照着清瘦而坚定的面庞。“泡茶馆”一幕尤为动人——师生以简陋茶馆为讲堂,与云南百姓畅谈家国,让知识走出象牙塔,在民间扎根。当闻一多高呼“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全场寂静中涌动着无声的共鸣:真正的教育者,甘为红烛,燃烧自己照亮民族的未来!
西南联大办学时间不到9年,条件艰苦,前后就读的学生不过8000人,却是举世公认的学术重镇和人才摇篮。西南联大师生秉承“刚毅坚卓”精神,满怀科学救国理想,精诚团结、同舟共济、同仇敌忾,在异常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大量卓有影响的科学研究成果,培养出了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朱光亚等一大批学术大师、业界精英和治国栋梁,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西南联大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其精神与价值不仅体现在抗战时期的特殊贡献中,更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的现代教育、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在民族存亡之际,联大师生秉持“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信念,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校歌中的“中兴业,须人杰”激励学子以救国为己任。更有学子投笔从戎,加入飞虎队、远征军,血洒疆场。
太阳谷华夏学校的孩子们,用青春演绎这段历史,正是对“为国育才”使命感最生动的传承。剧中,小演员们清澈而坚毅的目光,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热血,让我看到:所谓“青春”,从不是年龄,而是灵魂与民族命运的同频共振!
历史丰碑,照亮今日答卷
最撼动我心的,是剧终的“传灯仪式”。三位联大校长的精神火种,郑重传递到太阳谷华夏学校李显峰校长、于小童校长手中,全体教师肃立宣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庄严神圣。
后人评价精准如刀:“军人使中国不在战争时期灭亡,西南联大使中国不在之后的时期内灭亡。”这所“最穷大学”,以最坚韧的信念,守护了中华文明的星火,其“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学风与“为国育才”的担当,已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丰碑。
太阳谷华夏学校师生完成此剧的创作与排演,正是对“刚毅坚卓”精神的当代践行!他们以艺术为课堂,将西南联大精神转化为新时代的育人资源,递交了一份关于“培养什么人”(心怀家国的栋梁)、“怎样培养人”(在传承与实践中内化精神)、“为谁培养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出色答卷。
精神永续,星火长明
再过几日在天安门广场上将举行盛大阅兵式,中国军人坚毅的目光、雄壮列阵的铿锵步伐,将以国家仪典彰显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正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战时淬炼与升华。它证明我们的文化基因,不仅能在存亡绝续之际迸发磅礴伟力,更是民族走向复兴的不竭源泉,这种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太阳谷华夏学校师生们,通过演绎《西南联大》这部舞台剧,已然将这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教育中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时至今日,每当我回忆起孩子们的表演情景,心潮依然久久难平。这绝非一场简单的角色扮演,而是一次灵魂的深度共振与精神的庄严洗礼。孩子们清澈眼神中那份超越年龄的凝重与光芒,正是西南联大精神在他们心田激荡、生根、抽枝的明证!他们的表演,是复刻,更是新生:他们用最纯净的身心,去触碰、理解并最终内化了那段烽火岁月中“刚毅坚卓”的魂魄。舞台上的每一次奔跑、每一声呐喊、每一滴因共情而噙在眼角的泪珠,都成为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将“爱国三问”的铿锵、“读书不忘救国”的担当、“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红烛精神,深深播撒进他们幼小却充满力量的心灵沃土。当他们在“传灯仪式”中,用稚嫩却无比庄重的双手接过象征联大精神的灯盏,那份小心翼翼的珍视与眼中闪烁的坚定,宣告着一种无声的承诺:这守护文明星火的接力棒,将由我们这一代稳稳接续!这个舞台剧的排演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最鲜活、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传承。它让孩子们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成为历史的参与者、精神的继承者。他们用真挚的表演向世人宣告:西南联大的精神丰碑,从未在时间长河中褪色,它正通过新一代的演绎,焕发出穿越时空的永恒光芒,照亮民族复兴的前行之路。
太阳谷华夏学校这一课,以艺术之火点燃传承之灯。这盏从联大茅屋铁皮顶下传递而来的精神长明灯,不仅照见了先辈们在苦难中挺直的脊梁,更照亮了今日太阳谷华夏学子在民族复兴路上前行的方向。作为海外华侨,我深感:只要这盏灯不灭,只要教育能永葆“为国家民族育英才”的初心,中华民族的精神星火必将辉映千秋万代,照亮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
烽火岁月,西南联大师生徒步3000里,以茅屋为堂、铁血为志,铸就“刚毅坚卓”的脊梁;从书桌到疆场,先辈以知识为炬,照亮“中兴业,须人杰”的信仰;从历史到未来,今人以奋斗为笔,书写“强国梦,共担当”的华章。愿吾辈永续:科学报国的赤子之心,护和平的钢铁之志!以此青春捍盛世,再续昆仑万仞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