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那英称刀郎歌曲受众单一,刀郎回应澄清,事件引发热议

发布时间:2025-08-29 22:47:21  浏览量:3

说起那英和刀郎这点陈年旧事,绝对算得上是华语乐坛最持久的“误会梗”。这些年,网上各种“那英看不起刀郎,只配农民听”的段子传疯了,搞得无论是刀郎的路人粉还是那英这边的老哥们,都忍不住刷两句。可你真要扒一扒当年这事,实际比传说中清爽多了。

那英的江湖地位,大伙都清楚。早年间凭《雾里看花》《征服》这些成了家喻户晓的大姐大,春晚和各大晚会的标配人物,谁能没听过几首。她一口东北味搭配直爽个性,在歌坛那是一枝独秀。后来《中国好声音》几季常驻导师,亲手把周深、张碧晨、梁博这些新一代推出来,不服都难。

再说刀郎,农村娃出身,坚决标志性沙哑嗓子,唱《2002年的第一场雪》时直接卖到天亮。05年前后唱片销量横扫一大片,老百姓、卡车司机、农民工,全都在单曲循环。这种国民基础盘,那英也不敢掉以轻心。

传说中的“农民听刀郎”那句话,其实根本没出现过。事发点就是音乐风云榜十年评选,那英当评委,刀郎进入十大候选。那英给刀郎的点评本来挺中性——意思是刀郎的歌虽然畅销,但未必符合她自己“主流审美”,如果上奥运会要听刘欢这种的。就这段给媒体二次加工,加点猜测和诠释,瞬间成了“刀郎的歌就农民能听”。这波舆论反转,完全就是给那英戴了顶帽子。

为啥能传这么久?一个主要是中国音乐圈本来就有“主流VS大众”的争论。很多刀郎的铁粉觉得自己代表了“底层真实声音”,自带逆袭色彩。网上不少人抓住那英这句审美的话往“鄙视链”上靠,说白了是情绪上舒服多了。而且不少人都忘了,群访时刀郎自己干脆利落怼了记者一句:“这话你亲耳听到了吗?”让谣言直接原地倒没了。其实两家粉丝在互(撕)锤,多是饭圈情绪发酵。像杨坤公开直播里都说,那英压根没攻击过刀郎,真没啥矛盾。

这两年,谁都没闲着。刀郎复出巡演,现场氛围那叫一个燃,叫好又叫座。演唱会门票一抢而空,基本秒光,很多人现场哭成泪人。你说他不行?那可真没人信。那英呢,去年60岁照样上《歌手》打榜,和小二十岁的选手同台怼唱,风采丝毫没差。再看今年她在《花儿与少年》,搬箱子、扛包、带药,上节目啥都敢说,该吃药吃药,这种坦荡实在是太有大姐大的气场了。大伙吐槽归吐槽,可舞台上那英一开嗓,还是那个味儿,唱功就没拉过。

其实类似的矛盾,华语乐坛太多了。你说汪峰,每年都“冲击头条”失败,现在还不是各大音乐节台柱子?主流跟大众,金曲奖和销量王,经常就不是一拨人喜欢。所谓“标签化”,谁脱得开?有事闹大,从来都不是艺人自己,而是粉圈和吃瓜群众添油加醋。

总的这事发酵十来年该说的都说过,主角早都各自过着神仙生活,是网友还没从嘴仗里出戏。那英、刀郎私底下都不是那种玻璃心之人,反倒被消费成了阶级对立的符号。网络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个段落堆起来的梗,能比歌手本身还长寿。你要真问我现在怎么看?谁都没输家,唱歌的开巡演、上节目、断句气场全开,关注度都在那,剩下的就看谁还能制造下一个网络名场面了。你们觉得,几十年后这事会不会和“谁是歌坛一哥”一样,还能被人当乐子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