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上海182万名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

发布时间:2025-09-02 14:12:16  浏览量:1

解放日报记者 许沁 龚洁芸

昨天,上海约182万名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第一天。记者走进校园,看看沪上学子们的第一课怎么上,第一天怎么过?

走进国防大学上“第一课”

开学首日,杨浦区铁岭中学学生上了一堂与众不同的第一课。第一课的教室,设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学生们展示了原创诗朗诵及沙画表演《映山河》,以艺术形式传递爱国情感。校长葛琛静说,“第一课”后,学生们还将走进军队政治工作发展史情境教学馆、《共产党宣言》情境教学馆,在实物与场景中触摸历史温度。

“开学第一课”也是学校大思政课程的第一课。“我们邀请了思政、国防领域的专家导师加盟,为学生搭建从‘知史’到‘明史’、从‘爱国’到‘强国’的成长阶梯课堂。”葛琛静说。

将青春力量汇入复兴征程

开学首日,卢湾中学推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主题的中国系列课程。课程层层递进,引领学生从探索“新质生产力是什么”的奥秘,到领悟“为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远意义,最终落脚于“如何践行新质生产力”的行动指南,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开学第一天,以经典作品《红旗颂》为主线,徐汇区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铭记烽火岁月·奏响时代强音”徐汇区中小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第一课”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举行,引领学生在熟悉的旋律里回望烽火岁月,在激昂的乐章中感受民族精神。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交响乐团的学生与上海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联袂登台,奏响《红旗颂》60周年纪念版,以音乐再现壮美历程,传递信仰的力量。“七一勋章”获得者、著名作曲家吕其明通过视频寄语广大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

如何实现“无作业、有成长”

新学期,上海进一步推动学校实施“无书面作业日”,逐步建立“小学每周一天无作业日、初中每周一天无书面回家作业日”制度。

开学首日,普陀区沪太新村第一小学发布了《我有一朵“七色花”》无作业日方案,将每周一设为无作业日。学校无作业日方案设计了七个成长维度的实践活动。红色“博物馆奇妙夜”直播间,让学生通过云端探馆增长见识;橙色“家油站”,培养生活技能和家庭责任感;青色“新弄堂游戏”,于每周一18时30分至20时开放学校操场,配备游戏道具,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锻炼身体;蓝色“家风书房”,通过亲子共读传承家庭文化;紫色“爱上中国美”,结合24节气开展非遗手工制作;绿色“健康小管家”,鼓励学生化身家庭营养师制定家庭一周菜谱;黄色“我的专属定制”,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沪太新村第一小学校长俞芳说,双休日后的周一,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假日氛围中,学习状态尚未完全调整。“无作业日”能起到很好的过渡效果。

新学期,每逢“无作业日”,虹口区广中路小学的孩子们不用背书包回家,可以带着“成长文创包”回家。学校倾听孩子们的意见,最终采纳“每周二、三、四循环安排无作业日”的建议,让学生能更从容地规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