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话剧《血色戴营》震撼首演:重温戴家抗战壮举,缅怀先烈

发布时间:2025-09-02 22:26:22  浏览量:3

2025年9月2日上午,敦化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之话剧《血色戴营》首场演出在敦化市大剧院隆重举行。

【话剧《血色戴营》 引子 火种】

话剧《血色戴营》以“九一八”事变后吉东地区早期抗日斗争为背景,生动再现了1932年吉林省敦化县沙河沿镇首富戴万龄带领全家及全族人举旗抗日的壮烈事迹。戴家在戴万龄的带领下,先后跟随多支抗日队伍,在白山黑水之间英勇作战,为全民族抗战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共有55人壮烈牺牲。东北抗联主要领导人之一周保中将军曾多次著文高度评价戴家的英雄壮举。

【话剧《血色戴营》 序幕 下山】

戴万龄,字洪昌,别名凤龄、希龄等,出生于1871年7月18日,祖籍山东省莱州府掖县。清朝末年,家族闯关东来到吉林敦化县,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作,到戴万龄执掌家业时,已经成为敦化城东沙河沿镇的首富。

【话剧《血色戴营》 第一场 毁家】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人民奋勇反抗。1932年2月,吉林省防军第二十七旅第六七六团三营营长王德林不愿当亡国奴,举起反日大旗,组建了“中国国民救国军”。

【话剧《血色戴营》 第二场 追山】

“假如兄弟不嫌弃,我愿举家投靠,共同报国!”1932年2月,王德林部队攻打敦化前,来到结拜兄弟戴万龄的家乡敦化沙河沿,戴万龄杀猪宰羊,迎接救国军,并毅然加入抗日行列。戴万龄变卖家产作为军饷,购买枪支,以戴家看家护院的炮手为基础,加上自己的五个儿子,二弟戴万春,叔辈弟弟戴万珠等戴家50多人,组织起200余名青壮年加入国民救国军,被编入国民救国军第五营,也被称为戴营,戴万龄任营长。

【话剧《血色戴营》 第三场 收编】

救国军在延吉、汪清、额穆、敦化、和龙、宁安、东宁等10余县与日伪军频繁作战。其中戴万龄率部与卓连配合攻打的额穆县滴嗒嘴子伏击战被载入《国民救国军血战史》。1933年1月,日伪军分路进逼东宁王德林总指挥部,王德林被迫决定转移苏联。王德林建议,戴万龄共同撤退,被戴万龄拒绝:“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绝不死在异乡!”

【话剧《血色戴营》 第四场 撵山】

戴家子弟先后加入了绥宁反日同盟军、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走上了党领导的抗日道路。据戴万龄孙女戴玉梅回忆说:“爷爷戴万龄因事务回到敦化,但是被汉奸告密,日本人用铁丝将爷爷双手大拇指捆绑住,押上车再也没回来!”1937年,戴万龄率部秘密潜回敦化县沙河沿一带,筹粮筹款,为东北抗日联军搜集情报,被汉奸出卖,为敌寇所俘。戴万龄宁死不屈,身受酷刑,英勇牺牲。

【话剧《血色戴营》 第五场 转移】

在漫长的东北抗日战争中,戴家子弟为抗日救国民族解放的神圣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戴家万字辈、克字辈绝大多数人都牺牲在抗日战场。戴万龄长子戴克勤在作战中负伤,久治不愈病逝。次子戴克俭、三子戴克吉、四子戴克志都在对敌作战中牺牲。

【话剧《血色戴营》 第六场 问心】

近年来,敦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戴家抗战事迹的挖掘整理与宣传工作。2021年7月,省委党史研究室将戴家抗战史补充在《中国共产党吉林历史(第一卷)》中。2022年11月,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动下,省政府批准追认戴万龄等7位戴家同志为烈士。敦化本地与域外党史研究者也陆续创作出版了《戴家大院》《一家人的抗战》等文学作品。

【话剧《血色戴营》 尾声 听山】

此次话剧《血色戴营》的演出,旨在让后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演出过程中,观众们跟随剧中人的脚步,重温了那段血雨腥风的抗战岁月,深刻感受到了戴家的家国情怀。

吉刻新闻记者 张植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