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名 | 音乐是生机,亦可化为枪炮!奥斯维辛里的续命传奇与世界音乐
发布时间:2025-09-04 11:04:38 浏览量:5
让阅读遇见世界
“你能想象舒伯特或德沃夏克在奥斯维辛的样子吗?”
1944年1月,法国犹太裔歌手法尼娅·费内隆被送入奥斯维辛集中营。绝境之中,她因一曲《蝴蝶夫人》被选入奥斯维辛女子乐队担任编曲,获得了从天而降的一线生机。这支乐队的成员们依靠音乐“续命”,她们被迫为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奏乐消遣,为出工的劳动队伴奏,为即将被送入毒气室的难友演出,成为党卫军用来施行迫害的工具。
奥斯维辛集中营门前的铁道直通“死亡工厂”内部
这特殊的音乐奏响的并非艺术旋律,而是对人性的拷问。在不可预知的明天到来前,一切都敏感而复杂,善恶的边界被不断撕扯成为痛苦的煎熬。可即便身处地狱,依旧有人保有人类追求美好的独特品质,乐队女孩中的弗洛莱特、大伊莲娜、安妮、小伊莲娜等人未曾灭失对生命尊严的敬重,令人几度落泪。音乐使她们暂时获救,在黑暗中留下点点慰藉与光亮。
奥斯维辛一号营入口写着“劳动带来自由”
1944年11月,法尼娅与乐队成员被转移至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1945年4月15日,在党卫军执行“清洗”命令前的几小时,盟军抵达集中营,众人被奇迹般地解放。
逃出生天三十年后,法尼娅下定决心说出这段挣扎求生,与纳粹暴徒抗争的血泪经历。音乐可化为生机,亦可化为枪炮。
“我憋了三十年,竭尽全力忘却这不可能忘却的一切,我终于明白这是徒劳,终于明白我永远无法忘却。那我就只能对乐队除魔了!”
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在二战的特殊背景下,音乐为全世界人民凝聚反战意志、振作信心和勇气带来精神支撑。《黄河大合唱》《列宁格勒交响曲》《游击队之歌》等诞生于战时的各国音乐,至今回响着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欧洲之窗”特别推出阅读分享会,阅读《续命:奥斯维辛女子乐队纪事》一书,聆听中国抗战音乐,解读音乐中的抗争、怒吼与希望,呼唤正义之声、和平之声。
「 PART 01 」
/
活动嘉宾
周学立
法国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续命:奥斯维辛女子乐队纪事》译者。
×
刘 捷
二胡演奏家、指挥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上海音乐家协会二胡委员会副会长。
「 PART 02 」
/
活动详情
分享会将围绕图书《续命:奥斯维辛女子乐队纪事》展开,讲述集中营里的“乐队女孩们”怎样通过音乐“续命”求生,走近鲜活的人物群像,阅读音乐传递的情感与信念,聆听音乐在战火硝烟中谱写的传奇。现场演奏中国抗战音乐,从东西方互补的视角出发,探讨在二战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音乐如何抚慰人心、鼓舞士气,又如何超越国界并成为凝聚正义的力量。
演奏曲目
《黄河大合唱》选段《保卫黄河》
《国际歌》
《游击队之歌》
时间
2025年9月7日(周日)13:00
地点
杨浦区图书馆总馆二楼报告厅
(长海路366号)
报名
方式
报名后请准时出席,当日12:30开始入场。如需取消报名,请标,前往“个人中心”取消。
/ 活动福利 /
活动现场写下您对“欧洲之窗”十周年的寄语,并拍照分享至朋友圈/小红书,即可获赠“欧洲之窗”手账本一册。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 PART 03 」
/
《续命:奥斯维辛女子乐队纪事》
[法]法尼娅·费内隆 口述
[法]玛塞尔·鲁捷 执笔
周学立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I565.55/5847
《钢琴师》
[波兰]什皮尔曼 瓦迪斯瓦夫 著
刘士聪 谷启楠 译
长江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I513.55/2242-2
《珍爱和平:世界反法西斯歌曲精选集》
薛范 编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J652/47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