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如果阿炳称不上音乐家,谁敢说自己是音乐家?

发布时间:2025-09-11 20:43:17  浏览量:1

没见过《二泉映月》的黑粉,见过不少阿炳的黑粉。

他们说,阿炳称不上音乐家,可能谱都不识,就是个拉琴的流浪艺人。

一个街头拉琴的,二胡演奏水平怎么可能高了?

不仅不可能高,反而可能很差。

他们还说,阿炳原作的《二泉映月》,杂乱无章,如果没有杨荫浏教授的二度创作,就没有现在的《二泉映月》。

就像没有陈刚,就没有《梁祝》一样。

这里要马上说说清楚了。

杨荫浏、储师竹两位先生是“整理”《二泉映月》,不是二度创作。

什么是“整理”呢?杨荫浏把《二泉映月》录音带回天津,储师竹听乐曲,记录成谱。这是最基础性的“整理”。在那之前,储先生的学生黎松寿先生,也记过《二泉映月》的谱。

储师竹为保留阿炳《二泉映月》的原貌,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或者说他最大的贡献,是他在听录音过程中,发现阿炳二胡演奏的指法和弓法很独特,是阿炳演奏乐曲风格的重要因素。

于是,储先生反复倾听录音,专门制订了阿炳二胡演奏的指法、弓法

储先生当然为此耗费了巨大的心力,但这是最认真、最细致、最忠实的“整理”

和陈刚、何占豪创作《梁祝》,完全是两码事。

黑粉说阿炳拉的《二泉映月》杂乱无章,身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储师竹却如此忠实地整理,力求保存阿炳原作里的“杂乱无章”。

他们甚至怀疑《二泉映月》是否真的是阿炳原创。他们认为这个曲子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几代人“添油加醋”,最后到了阿炳这里。

《二泉映月》是否真的是阿炳原创,早有定论。1950年杨荫浏给阿炳录音后,中央音乐学院组织院内外有关专家鉴定,确认《二泉映月》、《听松》等演奏曲,系阿炳创作,中、外均无类似旋律。

回来再说阿炳的二胡演奏水平。

首先,有杨荫浏教授留下的录音,这是实证,大家自己去听,高低优劣一听便知。

其次,无数和阿炳同时代的老无锡,异口同声夸赞阿炳“琴拉得好听得不得了”,这是口碑。

第三,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听了阿炳的录音后,纷纷向院方提出邀请阿炳来学院演出。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专业分析研究认为,阿炳乐曲杰出,演奏精湛,…… 拟聘请阿炳来中央音乐学院任教。这些都有权威资料的正式记录。

阿炳是个拉琴的流浪艺人,这是事实。瞧不起他的人多了去了,这也是事实,但中央音乐学院当年却给他备好了教席,这同样是事实。

至于阿炳称不称得上音乐家,建议阿炳的黑粉去问问现在中国音乐家协会里的那些“音乐家”:如果阿炳称不上音乐家,你们哪位敢说自己是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