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从济公到党员,他经历了什么转折?

发布时间:2025-09-11 06:02:30  浏览量:2

92岁游本昌入党:一生为戏,终寻信仰归处

你是否想过,当一个人站在生命的暮年,功成名就之后,还会去追求什么?92岁的游本昌,用他的选择给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答案。2025年6月30日,他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岁月的湖面,激起千层浪。在大众眼中,游本昌是《济公》里嬉笑怒骂却心怀苍生的活佛,是《繁花》里运筹帷幄的“爷叔” ,是演艺界的传奇。可在这一天,他多了一个新的身份——一名共产党员,而这背后,是他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游本昌的演艺生涯,恰似一部跌宕起伏的长篇故事。1951年,年轻的他从私立南京钟英学校毕业后,加入南京文工团,后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深造,再到中央实验话剧院,开启了他漫长的演艺之路。在最初的几十年里,他一直在跑龙套,演了79个小角色。身高不占优势,形象偏瘦,又不善交际,这些因素让他长期处于演艺边缘。那时,只有有排练资格的演员才能在排练厅排练,他只能在一旁默默观看,但他从未想过放弃。他给自己定位为“佐料演员”,坚信“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默默下苦功,等待机会。

转机出现在1983年,他不顾众人反对,拿出自己的积蓄,组建团队创作排演哑剧剧目。半年后,哑剧登上舞台,获得好评和关注,他也因此登上1984年春晚。正是这次春晚表演,让他被筹拍《济公》的上海电视台注意到。1985年,《济公》播出,瞬间风靡大江南北,他凭借这个角色获得第四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此时他已年过半百。本以为功成名就后人生会一帆风顺,可人生如戏,充满转折。1991年,去西藏慰问演出的他,因藏族小朋友一句“济公爷爷,能不能继续拍《济公》呢?”,决定组织团队创作剧本,甚至成立公司。但此后的演艺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也经历过事业的低谷和生活的起伏。

游本昌不仅在演艺上执着,在生活中也是一位充满大爱的公益践行者。2007年,他偶然结识北京史家小学的校长,便主动提出去学校做快乐教育,每周去学校给学生上戏剧表演课,风雨无阻坚持了6年。2015年,他在杭州办“济公学堂”,招收对戏剧感兴趣的孩子做培训,到了开营时,他更是宣布第一期所有学员全额退还报名费,把培训办成公益课堂。他说,自己上学不仅免费还拿补贴,所以有责任回报这份恩情。2018年,他成立济公公益基金会,主要做戏剧美育教育,“以文艺化导人心”。2013年,他排演话剧《弘一法师——最后之胜利》,组建团队时大量吸收当年落榜的艺考生,给他们演戏机会,教他们表演知识。他总想着提携后辈,最近还主动提出不参加电视剧白玉兰奖的评选,希望把获奖机会留给年轻人。

在艺术价值观里,他将表演分为牛奶、白开水和毒药三种类型,“我们一定不能做毒药”,他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用心创作,传递正能量。2024年初,91岁的他因急性呼吸衰竭入院,经历三次抢救,可即便如此,他心中仍怀揣梦想,想着进军竖屏短剧,传承济公文化,即便自己年事已高无法亲自饰演,也要为新演员掌好舵。

如今,92岁高龄的游本昌入党,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精神追求?他未来又会在演艺和公益之路上,做出哪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关注我,带你持续了解这位传奇艺术家的更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