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式音乐话剧《哈姆雷特1001》将丹麦王国变成“单卖酒吧”,以新空间戏剧重构文化消费新场景
发布时间:2025-09-14 11:38:28 浏览量:3
走进北京77·抓马X新空间,一时不知道是进入了剧场还是酒吧,时尚的布置、炫目的灯光、热烈的音乐,还可以举起酒杯欢乐畅饮,而《哈姆雷特》中发生在“丹麦王国”的经典叙事,则被重构成了关于一家“单卖酒吧”的当代故事。9月12日,由抓马艾克斯与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的沉醉式音乐话剧《哈姆雷特1001》正式首演。
“沉浸宇宙”品牌再升级
该剧是抓马艾克斯继《大真探赵赶鹅》后,对“沉浸宇宙”品牌的再度升级。它不再局限于单一演出内容,而是以戏剧为入口,以空间为平台,以消费为延伸,构建一个融合艺术表达与商业运营的新文化物种。
《哈姆雷特1001》的故事围绕一家濒临破产的“单卖酒吧”展开。为逆转困境,一名戏剧导演联合酒吧人员改编《哈姆雷特》,试图以进行音乐剧演出、打造音乐厂牌等方式盘活酒吧。在排练过程中,演员与观众共同跌入虚实交织的剧情世界,在葬礼与婚礼、疯狂与理性、坚持与放弃之间,重新叩问“生存还是毁灭”的永恒命题。
《哈姆雷特》从未过时
在联合编剧、导演张肖看来,《哈姆雷特》从未过时,它只是隐身于当代青年的生存困境中。资本与理想、爱情与野心、留驻与逃离——这些命题正是哈姆雷特的现代变奏。他刻意模糊戏与现实的边界,在解构中重塑生存的诗意,使舞台成为一个多义性的隐喻空间,以一个看似摇滚叛逆的戏剧场景生发出更接近时代语境的能量。编剧赵妍认为,经典的生命力在于未被言说的细节,她着力挖掘那些原著中沦为背景的角色,为他们补全动机与人生轨迹,将故事里的细节血肉塞入当下的骨骼肌理,让主角光环照射到更多被忽略的心灵角落,使《哈姆雷特》不再是单一声部的英雄史诗,而成为多重叙事的交响现场。
音乐总监章澍将音乐视作缝合现实与戏剧的“那条线”,通过朋克、摇滚、流行等多重风格的拼贴,构建出一幅既独立又融合、既浪漫又野性的属于当代中国青年的听觉浮世绘。剧中10首原创歌曲不仅服务剧情,更是解剖时代的情感手术刀。音响设计马磊从技术角度联手top级舞台声音缔造者的华汇音响,引进L-ISA沉浸声场技术,乐队小舞台则使用了LASyva系列,使音乐有更强的空间感和包裹感。
舞美设计许可把整个空间设计成一座可运营的酒吧,也是一座象征欲望与权力的剧场。她将“王冠”意象拆解为酒杯组成的装置,以酒瓶阵列、透明投影与实时影像共同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虚幻、具备商业与艺术双重质感的复合场域。灯光设计杨帆将现代感与赛博风巧妙融合,以分区布光与动态响应技术划分叙事层次、更迭情绪质感。为了契合“哈姆雷特”主题与当下的时代情绪,服装造型大可在服装中实现时间维度的重叠,以手工皮质束胸、铆钉装饰、拉夫领与丹宁面料碰撞,融合古典服饰的廓形与现代设计的摇滚巧思,塑造出既浪漫又粗粝、既致敬经典又指向未来的视觉语言。
探索 1001种新可能
《哈姆雷特1001》不仅是一部沉醉式的音乐戏剧,更是一套完整的“文化消费解决方案”。无论是戏中还是戏外,抓马艾克斯都想以“第1001种可能”来重构戏剧、商业与人的连接,探索更多新可能。在空间运营上打造“戏剧+商业空间+娱乐体验”闭环模型;在项目构建层面实现“票务+酒饮+衍生品”三级消费体系,做到从观演到消费的无缝衔接;在消费体验上,以Live house & Bar为体验场景,观众凭沉醉手环作为入场凭证,可在观演前后购买酒饮;还可参与“空酒瓶交换计划”,参与花式打卡、互动等惊喜环节,实现各环节可分享、强传播、助力内容破圈。
除此之外,演出空间同时作为真实运营的“单卖酒吧”,非演出时段仍具备商业活力,极大提升坪效与资源使用率;项目正积极推进更加多元的联名合作,期待能解锁更多互动体验新玩法,打造高传播性社交现场。
记者: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