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始于此刻——昆明聂耳交响乐团2025—2026音乐季启幕
发布时间:2025-09-14 17:22:31 浏览量:4
9月12日晚,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第十个跨年音乐季在春城剧院启幕,首章以“全肖斯塔科维奇”奏响——铜管昂扬与弦乐涌动间,既铺展纪念氛围,更显乐团新阶段气象与未来蓄势。
据介绍,此次开幕恰处特殊历史维度,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作曲家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逝世50周年、诞辰120周年,音乐季所选曲目均与“和平”主题不谋而合。三部肖氏代表作《节日序曲》《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交响曲》并置舞台,既呈现作曲家不同阶段的精神面貌,将个人艺术轨迹与时代风云交织,更锚定新乐季“纪念”与“启程”的双重内核。
音乐会以《节日序曲》开篇,铜管与打击乐的辉煌迅速营造节庆感。在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张橹指挥下,速度逻辑清晰,铜管饱满、弦乐稳固、木管灵动穿插,热烈不流于喧哗,凝聚成有序节奏张力。作品欢腾表象下的结构逻辑与旋律变化,也被巧妙诠释——既显正义光明的昂扬,亦藏思辨厚度。对以“聂耳”命名的乐团而言,这开篇既承思想重量,更让新乐季首音直面“时代”主题。
上半场焦点《第一钢琴协奏曲》(1933年创作,含犀利讽刺与复杂对位),由张橹以“自弹自挥”呈现:指尖与手势间自如切换,既是钢琴家的个体表达,也是指挥家的全局统筹,使作品化作“室内乐式”对话——钢琴与乐团小号副首席郭晨宇的小号针锋相对,各声部凭敏锐呼吸与眼神即时协作,尽显微观互动中的机敏,也印证张橹的掌控力与乐团的高效响应。演绎既揭作品讽刺锋芒,又显细节处的机智与冷峻,现场掌声炽烈。
压轴的《第一交响曲》(肖氏19岁“毕业答卷”),考验乐团在宏阔体量中的协同。作品四乐章融入大量室内乐对话,为各声部首席留足展示空间,当晚二、三乐章尤为出彩:弦乐与木管衔接灵动,铜管与打击乐突入锋利克制,在讽刺与悲悯间勾勒层次语调。张橹的诠释更注入深层思辨,让作品精神在当下语境重焕光彩。将其置于压轴,亦含“挑战”与“磨合”之意——引导乐团直面均衡与敏锐度考验,在结构推进中锤炼整体张力,标记双方新阶段合作起点。
两部作品形成互文:《第一钢琴协奏曲》显交锋机智与结构清晰,《第一交响曲》展宏阔协同与室内乐锐利;前者见青年肖氏锋芒,后者显其早熟思想。这种递进既是作品呼应,更具象化张橹与乐团的合作方式:于微处磨敏锐,于大局立均衡,塑造乐团鲜明艺术气质。
音乐会前,乐团与春城剧院联合举办“2025—2026音乐季见面会”。乐团团长柴沁园回顾乐团十年积累,更抛出思考:“一座城市,为何能被听见?又将以怎样的方式被听见?”在她看来,音乐季的意义在于为城市确立精神纬度,让春城之声在多元文化中具有独特辨识度。
张橹则将思考落为行动方向:“开幕音乐会是我与乐团新阶段的第一步。”他提及排练中感受到的蓬勃合力——既来自队伍朝气,也源于对音乐的信念。展望未来,他计划强化艺术标准、推动惠民普及(讲座、公益音乐会、开放排练)、拓展跨界合作,“更需拓宽的不只是曲库,还有观众的听觉版图与城市的艺术品位”。
乐声落处,新程已启。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第十个跨年音乐季,正以纪念为锚,向未来蓄势进发。
云南网记者 刘畅 王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