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回望烽火岁月 凝聚奋进力量——原创抗战主题歌曲《生命线》创作谈

发布时间:2025-09-18 11:42:42  浏览量:3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龙陵县推出原创抗战主题歌曲《生命线》。歌曲的发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环球时报、学习强国主站和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发布、云南网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的大力关注和报道,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网站也跟进推送。

《生命线》的创作汇聚了多方力量,由资深媒体人斯雄作词,知名青年音乐制作人刘宇翔作曲,曾登上央视春晚、亚运舞台演出的林姿娴与入选云南艺术学院拔尖人才计划的史晋阳联袂演唱。歌曲聚焦滇缅公路、惠通桥、松山这些抗战记忆载体——滇缅公路由二十万云南各族民众徒手筑就,是抗战时期的“国际大动脉”;惠通桥作为滇缅公路横跨怒江的唯一通道,见证了从炸桥对峙到抢修通途的关键转折;惨烈的松山战役,作为滇西抗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略反攻阶段转折性战役,几者共同构成了抗战“生命线”。

谈及创作过程,作词者斯雄表示,灵感源于对滇西抗战历史的特殊情怀。他一直都在关注这段历史,多次走访松山战役旧址、惠通桥等历史现场,撰写《滇西的烟云》等相关文章,并通读国内史料及日本参战官兵回忆录,力求精准还原历史。“当接受邀约写歌词,我当时脑海里灵光一现,不自觉地就冒出了‘生命线’这几个字,觉得应该可以概括和展现这段历史的意义。歌词主要以白描手法勾勒历史,既展现当时的危急艰难与艰苦卓绝的战斗,又注重画面感。”斯雄介绍,“忽报大敌正当前,惠通桥毁捷足先”“毅然纵身越天堑,血战松山把敌歼”“江水怒滔天”“打通生命线”等词句聚焦各个历史节点,结尾用“国运瞩目大西南,还看生命线”链接现实,呼应云南当前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打通国际陆海大通道的发展蓝图,赋予“生命线”新的时代内涵。

作曲者刘宇翔则告诉记者,接到创作邀约后,他首先沉浸于滇西抗战史料,被“各族民众徒手筑路”“惠通桥生死抉择”“血战松山”等故事深深触动。“这段历史很沉重,我考虑的是既要保留推波助澜的线条,又要避免过旧或过新,所以这首歌无论曲调和节奏把控,在有限的创作时间里我确实进行精心设计,比如某些地方重复某一句歌词,就是想营造‘娓娓道来又娓娓而去’的效果,并且还融合了通俗、民歌唱法,采用以‘中华民族’为核心的民族曲调。”刘宇翔介绍说,“我与作词者斯雄的共同期盼就是想让歌曲触动听众,唤起人们对国家、民族历程的记忆,缅怀先辈牺牲,体会生于华夏的幸福。”

“歌词精准且富画面感,寥寥数句勾勒宏大历史与情感转折;作曲用音乐语言复现意境,让整首歌荡气回肠。”演唱者林姿娴回忆,首次拿到歌谱与歌词便被打动。他们录制中,团队全程“沉浸式”投入,常为一个气口、重音或情绪处理反复讨论,“怀着敬畏心对待作品,才对得起那段历史。”她特别提到,“歌曲以‘桥’为具象焦点叙事,唱到‘惠通桥毁捷足先’时情绪压抑,到‘毅然纵身跃天堑’时又充满力量,每一个字背后都是可歌可泣的历史”。

“历史不能被遗忘,传唱抗战歌曲能让大家在旋律与歌词中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演唱者史晋阳道出作品的现实意义。斯雄也表示,滇西抗战中日军成建制被歼、最终被逐出国门,是全国抗战中独有的振奋历史,“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龙陵推出此歌,既是重温历史、铭记先烈,也是以音乐为桥,让更多人了解滇西抗战,意义非凡。”

汇聚多方力量精心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广受听众喜欢。网友的自发评价印证了作品的感染力:“第一句就抓耳,合唱一出就泪目了!”“循环好多遍,旋律里全是历史的厚重感。”“很喜欢这首歌,旋律像小时候听到那些歌的感觉,很亲切。”“这首歌既有山河破碎的沉重,又有众志成城的力量,赞!”“好听,厚重感与激昂感并存”……

每一首抗战歌曲都是一段滚烫的历史记忆。“歌曲以滇西抗战历史为背景,打通滇缅公路、抢修惠通桥、反攻松山共同构成了抗战‘生命线’,再现了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波澜壮阔的场景。”云南省滇西抗战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龙陵县社科联副主席黄定东说,他对这首歌情有独钟,因为这首镌刻历史的歌曲,把“生命线”既是交通要道更是民族希望的内涵唱入人心,成为了铭记抗争与坚守的音乐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