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音乐”“武汉音乐地图”档案入藏武汉市档案馆
发布时间:2025-09-19 10:28:51 浏览量:1
档案不仅是记录,更是跳动的音符与流淌的旋律。9月18日,“编钟音乐电子档案”、2024年度“武汉音乐地图”原创优秀歌曲集赠送仪式在武汉市档案馆举行,进一步丰富了馆藏专题音乐档案。
今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随州曾侯乙编钟文献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一历史性时刻的背后,也离不开武汉音乐学院近半世纪的研究、传承。据介绍,编钟音乐是武汉音乐学院的特色和优势学科领域。1978年曾侯乙编钟出土以来,该校在编钟音乐理论研究、编钟音乐创作、编钟音乐表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展了一系列编钟音乐创作和展演活动,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编钟音乐作品和编钟等古乐器演奏家。此次入藏武汉市档案馆的“编钟音乐电子档案”时间跨度从1984年至今,分为“艺术实践”“理论研究”“音乐创作”“数智编钟”四大板块,主要是照片、视频和扫描件。其中不乏“1984年10月,武汉音乐学院曾侯乙编钟古乐进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献礼演出”“《和鸣——为编钟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而作》总谱(龚华华)”等珍贵内容,让2400年前的华夏正音,成为城市档案的永久珍藏。
近年来,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长江日报社共同主办“武汉音乐地图”系列活动,已成为全新的城市文化名片。继去年武汉市文联向武汉市档案馆赠送2023年“武汉音乐地图”10首原创优秀歌曲音视频后,音乐与档案再续前缘;此次,2024年度“武汉音乐地图”10首原创优秀歌曲集入藏武汉市档案馆。
10首原创优秀歌曲中汇集了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各种风格的编曲和演唱。歌中唱着天兴洲的都市桃源、黎黄陂路的慵懒阳光、木兰湖的云海雾海、明远楼的历史烟云、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记忆、黄鹤楼的书香诗意,其中更饱含了汉阳的秋日温情、游子之思,光谷的青春活力、创业激情,青山的美好生活、华丽变身,以及武汉三镇独一无二的烟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