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古建音乐季,“绕梁”京津冀

发布时间:2025-09-20 08:00:00  浏览量:2

鲍南

琵琶弦急,金戈迸发,《十面埋伏》在斗拱间回旋,紧接着,塔布拉鼓点如骤雨般倾泻,与琵琶弦音碰撞,交织共鸣……近期,京津冀古建音乐季在北京通州燃灯塔下震撼开幕,并将在孔庙、玉皇阁、开元寺等多个古建上演,让观众在雕梁画栋、古树鸟鸣间享受一场穿越时空的视听盛宴。

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有着丰富的古建资源。但长期以来,游客关注点常常集中于故宫、十三陵、外八庙等顶级古建瑰宝,蔚县、蓟州、曲阳、房山等地的大量小众古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常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比如,曲阳县北岳庙德宁之殿是极其罕见的元代重檐庑殿顶建筑,但其重要性仅仅是在古建爱好者圈子流传;比如,北京智化寺是1961年被国务院评定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知名度远逊同批次里的其他北京古建……作为我国文化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的重要区域之一,京津冀应当在“利用保护古建,让历史更好说话”的时代课题上做出表率。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对于文物建筑来说,通过科学合理地再利用,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涵,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坐拥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北京文物古建众多,且很多分布在市民身边,在活化利用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古建+演艺”就是成熟的模式之一。妙应寺白塔的脚下,夜间合唱音乐会连续举办了五年,已经成为热门打卡点;有着200余年历史的北京湖广会馆内,“赓扬集”演出超过1500场,古老的建筑艺术与戏曲艺术美美与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打造的古建音乐季,今年首次突破单一地域,走进京津冀十处古建,以建筑为乐器,历史作乐谱,预计将触达超30万人次的观众,实现了三地文化遗产资源的深度联动与共享。

这些生动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对于三地进一步盘活历史文化资源不无启示。从未来趋势看,发展型、享受型消费需求凸显,文化消费的意愿、能力、比重提高,访古热潮仍将延续。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拥有大量文化创新人才与资本;河北历史底蕴浓厚、旅游资源丰富,还有大量古建等待开发;天津地域特色鲜明、自带网红属性,通过网络传播优质内容具有独特优势。用好用足资源禀赋,扩大特色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让古建“加”出更多可能,京津冀均大有可为。

阁院轻抚琴,燕赵闻弦歌。期待通过三地文化协同的努力,让古建穿越岁月焕发光彩,让历史在现代体验中获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