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敦煌文博会丨《丝路回响:过去、现在、未来》音乐会在敦煌精彩上演
发布时间:2025-09-20 12:32:52 浏览量:3
9月19日晚,作为第八届敦煌文博会四场文艺演出之一的《丝路回响:过去、现在、未来》音乐会在敦煌飞天剧院精彩上演,参会嘉宾和敦煌市民群众共同聆听了音乐会,欣赏敦煌文化之美。
当晚的音乐会由香港天籁敦煌乐团倾情演绎。《丝路回响:过去、现在、未来》音乐会以丝绸之路为主线,通过敦煌古谱的再现、中国传统音乐的再创作,以敦煌为起点,引领大家走进历史的源流中,穿越过去、现在与未来。音乐会演奏了10首曲目,将敦煌石窟壁画所展现的生命、宗教、生活、情绪和人性等主题融入音乐表达,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一道来。
香港天籁敦煌乐团古筝、箜篌乐师陈天姿说:“我是我们乐团箜篌跟古筝的乐师,我弹奏的箜篌是壁画里很重要的乐器,所有的东西我们都想用音乐来表达,作为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到了敦煌这个地方演出有很大的使命。”
香港天籁敦煌乐团笛、埙、箫乐师郭枸曦说:“这次演出的曲目当中有首叫《阳关三叠》,里面用的是三种不一样的古乐器,这首曲目是我们根据敦煌壁画当中的古乐器来创作改编的乐曲,尤其是我演奏的埙这个乐器,它的声音比较沉稳一点,我感觉这个乐器跟敦煌的沙漠、洞窟的材料很相似,吹出来的声音音色更加符合敦煌主题。”
香港天籁敦煌乐团艺术总监甘圣希说:“我们乐团2018年成立,2018年我们第一次来敦煌演出,那个时候也是在文博会期间演出,是第三届敦煌文博会。再次回到敦煌文博会我们很高兴,我们乐团壮大了,音乐人多了很多,表现的内容也丰富了很多,所以说我们很兴奋可以再次回到敦煌跟大家分享我们的音乐,透过我们的音乐去讲敦煌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琵琶、阮与古筝合奏的《大唐礼赞》首先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恢宏大气的旋律瞬间将观众带入盛唐的繁华盛景,仿佛看到当年敦煌作为丝路重镇的热闹与辉煌。《三兽组曲》通过激昂与婉约交织的旋律描绘了骏马奔腾、白兔捣药与鹿救溺水人的古老传说。《水鼓子》融合了敦煌古谱与西方赋格技法,由箜篌、阮与敲击乐器共同演奏,展现壁画中翩跹起舞的生动场景。《阳关三叠》通过曲项琵琶、埙与笙的合奏,将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莫高精神》以箫与笙的对话,向历代守护敦煌文化的匠人和学者致敬。音乐会结束后,观众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令人心潮澎湃、回味无穷。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老师苏瑞璇说:“很荣幸通过这次敦煌文博会看到了这场演出,其实一直以来对香港天籁乐团充满着期待,敦煌的古乐器能够真的被呈现在舞台上,其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且他们能够把内容呈现得这么有意思,通过壁画的结合用声的方式让大家感受敦煌故事。我期待他们可以通过声音的方式,用这种模式将敦煌艺术、敦煌文化能够传递到更远。”
市民潘啸宇说:“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我也能感受到作曲家对于敦煌古乐谱中的音乐有很深刻的理解,我觉得完全可以体现出我们敦煌古乐,经过改编能让现代人更好地聆听、更好地体验,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阳关三叠》以及还有一首乐曲是用赋格的形式去写的,在这里就可以看到编排的精心了,我觉得这是对敦煌文化很好的宣传。”
香港天籁敦煌乐团于2018年由原全国政协委员、热心文化慈善公益活动的商界及资深广告人纪文凤女士创办。乐团成员包括香港两位青年作曲和八位音乐人。初心是通过音乐弘扬和教育敦煌文化和艺术,并将失传了的敦煌壁画内的场景音乐带回人间。乐团重视文化内涵,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和文化承传的目标,以「行者」之心作乐,古韵新诠、古谱入音,希望带动中乐年轻化,弘扬敦煌文化和艺术,并共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丝路回响:过去、现在、未来》音乐会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港澳事务办公室、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联合主办,不仅为第八届敦煌文博会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也为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搭建起了香港与敦煌文化交流的桥梁,让敦煌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来源丨掌上敦煌(记者 秦美娜 李京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