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巴基斯坦音乐变迁背后,宗教与身份的博弈,梦之旅背后的家族传奇

发布时间:2025-09-22 17:38:45  浏览量:2

说起巴基斯坦的音乐,很多人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热闹的卡瓦利、庄重的古典乐,或者是那些在YouTube上播放量惊人的民谣视频。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些音乐背后,其实藏着一段关于身份、宗教和文化碰撞的复杂故事。在巴基斯坦,音乐不只是娱乐,更是一场关于“我们是谁”的大讨论。

十多年前,有一群热爱音乐的巴基斯坦人,部分还旅居海外。他们在网上结识后,2014年决定一起回到故乡,去寻找那些被遗忘的音乐传承。

他们拍下乐手们在自家庭院或小屋里的表演,把这些珍贵片段上传到YouTube,开创了一个叫《梦之旅》的音乐项目。没想到,这个频道一上线,就吸引了全球成千上万观众,订阅数迅速突破22.5万。对于一个纯自费、专注小众音乐的项目来说,这绝对是个奇迹。

在巴基斯坦,卡瓦利音乐影响最深远。这是一种以颂扬神明、诗歌为主的表演形式,经常用乌尔都语、波斯语或者旁遮普语演唱。

卡瓦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苏菲派修行,后来融合了印度本土元素,成为独特的音乐现象。项目联合创始人阿西夫·哈斯奈因曾说,巴基斯坦人的身份认同一直在“中东穆斯林”和“印度穆斯林”之间摇摆,这种冲突直接影响着音乐的发展。

说到家族传承,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乌斯塔德·蒙希·拉齐丁·汗家族。拉齐丁的祖先曾经是莫卧儿皇帝的宫廷乐师,后来迁徙到海得拉巴,最后又因印巴分治来到巴基斯坦。拉齐丁被认为是最后一代真正的古典卡瓦尔大师,他的表演融合了诗歌、哲学和音乐,深度无人能及。

如今他的侄子和儿子们继续传承家族技艺,比如纳西鲁丁·萨米,至今还能唱出49个音阶,而西方常用的音阶只有7个。

但这些传承并不好守,许多古典音乐家只能靠《梦之旅》这样的项目,被更多人看到,才有机会走红。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巴基斯坦宗教色彩浓厚的政策让古典音乐在电台、电视几乎绝迹。格扎勒(乌尔都情歌)还能勉强存活,卡瓦利则因与宗教场所绑定,得以保留。但讽刺的是,正是在这段压制期,巴基斯坦流行乐、摇滚乐和融合乐迎来了“黄金时代”,卡瓦利也走向国际。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努斯拉特·法特赫·阿里·汗。他不仅在本国火爆,还和国际大咖合作,把卡瓦利带到世界舞台。他的出现,让全球观众重新认识了巴基斯坦音乐的魅力。

不过,争议从未停歇。2016年,著名卡瓦利歌手阿姆贾德·萨布里遭遇极端组织袭击身亡,2017年信德省一座著名圣陵也被自杀袭击。即使如此,更多学者和音乐家仍坚信,古典音乐并不违背伊斯兰教义,相反,它反映了伊斯兰文化的多元和包容。

哈斯奈因感慨,如今许多巴基斯坦人一味追求“纯正伊斯兰”,却忽略了本地音乐传统的丰富性。他说,“你既不是阿拉伯人,也不能全盘否定自己的文化。”事实上,巴基斯坦的音乐成就是世界多元文化的结晶。

YouTube上的《梦之旅》成了不少音乐家一夜成名的跳板,比如图基尔·阿里·汗、乌斯塔德·阿米尔·阿里·汗等。在他们去世前,正是这个频道让他们的艺术被更多人看到,得到应有的尊重。

作为项目发起人之一,哈斯奈因坦言一切都是阴差阳错,大家凭着一腔热爱去做,结果竟然火了。

《梦之旅》不仅救活了许多即将被遗忘的音乐家,更让世界看见了巴基斯坦音乐的多彩与深度。音乐的力量就在于此:它能穿越宗教、身份、历史的界限,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