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份好玩的音乐菜单,郎朗新专辑改编《黑神话:悟空》
发布时间:2025-09-23 19:33:14 浏览量:2
2019年3月,在全球同步发行独奏专辑《钢琴书》时,郎朗只想“做一张给音乐爱好者和学习者的专辑”,他对这张专辑的预期是“卖30万张就很满足了”。
六年过去,《钢琴书》在全球流媒体平台播放量已突破12亿次,在美、英、法、德、日、澳等国的古典音乐排行榜上均问鼎过冠军。这张专辑成为很多人重温古典音乐的载体,也带领新一代乐迷第一次推开古典音乐世界的大门。
如今,郎朗携《钢琴书2》归来。10月17日,《钢琴书2》双CD版实体专辑将由环球音乐集团旗下的德意志留声机唱片全球发行,中国内地版实体专辑现已正式开启预售。
“录制《钢琴书》这张专辑的初衷,是让更多朋友热爱钢琴,让钢琴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郎朗说,《钢琴书》中收录的20首经典钢琴小曲,是他成为钢琴家的梦想起点,也是他童年回忆的一部分,带他回溯音乐最初打动自己的一刻。
《钢琴书2》依然延续了这种纯粹。新专辑中既有巴赫、莫扎特、萨蒂、德彪西等大师的经典名作,也有全新改编的电影《爱乐之城》《天使爱美丽》的经典旋律,以及游戏《黑神话:悟空》的音乐改编之作。
作为职业钢琴家,郎朗愿意去寻找并录制那些初学者或孩子们喜欢弹的曲子,他将其称为“微型杰作”,它们简单而经典,旋律耐听而永恒,是陪伴着无数钢琴初学者成长的经典之作。然而,这些作品往往被忽视,未能得到应有的赞誉。
“它们是值得录制的,我希望以后《钢琴书》系列还会有3、4甚至更多,因为还有太多想和大家分享的曲子。”郎朗想让人们知道,古典音乐是可以拥抱大众的,他希望《钢琴书》是纯古典之外,供人了解音乐、走近音乐,甚至退休后聆听的陪伴。
32首“微型杰作”
《钢琴书2》中收录的32首曲目,《黑神话:悟空》与巴赫、德彪西比邻而居,恰似郎朗口中“古典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的具象化表达。
在北京发布会上,郎朗现场演奏了《黑神话:悟空》主题曲,谈及风格多元曲目的选择,他表示,去年《黑神话:悟空》在全球爆火,让他想到可以把游戏音乐改编成钢琴曲,“我是孙悟空的超级粉丝,我相信通过这样的音乐作品,中国文化可以在全世界被更好地传播认知,就像《钢琴书》中的《茉莉花》那样”。
他在现场演奏起电影《爱乐之城》的改编曲,这也是他很喜欢的一部电影,“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音乐可以走近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每时每刻都能被聆听”。
郎朗说,他的《钢琴书》是一份给大众“磨耳朵”的专辑,也是一份playlist,让不同年龄的人,在学习、工作和闲暇之余,都能随意聆听。
“我认为听古典音乐有两个阶段最适合,一是儿童时期,比如胎教、刚学会说话的时候;二是退休后。当然其他阶段也适合,但这两个阶段效果最好。退休后听一听、弹一弹,能让‘大脑不退休’。不同阶段听古典音乐感受不同,最重要的是它能让心灵和大脑不断升华。”郎朗说,对于想听古典音乐的人或者初学者来说,演奏家通常演奏重要的古典曲目,一些小曲目通常找不到可聆听的版本,这也是他学琴初期的困扰,但这类作品又恰恰能给初学者带来诸多帮助。
《钢琴书2》所甄选的,是32首“微型杰作”,从巴洛克的精密到科幻世界的磅礴,从荧幕上的浪漫到动漫的热血,那是郎朗为大众构建起的一份音乐菜单,也是视野广阔的音乐宇宙。
这些年,郎朗一直在做一些“好玩”的事——成立自己的基金会、专注音乐教育、上综艺节目,或是在舞台上玩各种跨界。跟他合作过的人,既有周杰伦、李健、孙楠,也有摇滚乐队Metallica、美声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甚至虚拟偶像也是他的跨界搭子。
如今欧美古典音乐市场在缩小,中国古典音乐市场却在扩大。郎朗知道,很多人喜欢听流行音乐,没有什么环境和机会接触古典,他就要尽量把古典带到大众视野,“找点乐子,带大家一起进入古典音乐的世界”。
这些年,郎朗也忙于两个钢琴教育项目“郎朗音乐&艺术世界”和“郎朗音乐基金会”,在国内捐赠100多所音乐教室,资助成千上万的孩子学习音乐,发起“快乐的琴键”和“灵感的琴键”,带动更多孩子走向古典音乐。
作为当天发布会的“彩蛋”,对郎朗有重要“启蒙”意义、正逢85周年纪念的经典动画《猫和老鼠》的两位主角“汤姆”和“杰瑞”也空降现场,与郎朗惊喜同框互动。
学琴需要刻苦,也要寻求“好玩”
今年7月,由姜文执导、以郎朗成长经历为原型改编创作的电影《你行!你上!》热映。
电影中的一对父子也是两位痴迷音乐的野心家。他们从沈阳到北京,再到日本、美国,不计一切代价追逐梦想,最终横扫世界音乐殿堂。超现实的荒诞手法,加上高饱和度色彩,以及几乎没有缝隙的密集台词,带动剧中人物的梦想一路亢奋地奔涌。
在《钢琴书2》发布会上,在电影中扮演过童年郎朗的小琴童张乘郝登台,与郎朗联袂呈现四手联弹。
在电影上映期间,郎朗成名之路又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他也说,电影有很多戏剧化成分,父亲郎国任并非所有时候都这样,也会讲究战略。
郎朗表示,学钢琴确实必须艰苦,没有磨出老茧不可能弹好钢琴,只有解决了技术和乐感,才能去逼迫孩子往高处走,即便如此,也需要灵活地练琴,而不是无目标地瞎练,否则即便每天练琴十几个小时,出来的依然是“木乃伊”。
从自己的成长路径来看,郎朗觉得激励式的教育是很好的,比起快马加鞭地练琴,感受艺术的乐趣,培养一个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对学琴的自觉性是更加重要的,“学音乐的过程需要刻苦,但出来的成果是无价的”。
郎朗希望古典音乐不是严肃的面孔,他小时候学琴,就会把作曲家卡通化,在不同的乐谱上贴上象征他们的贴纸。他把巴赫比作“威震天”,把贝多芬比作“擎天柱”,把莫扎特称为“孙悟空”,把肖邦当成“圣斗士星矢”,每一位作曲家所对应的,都是郎朗对他们作品的感知,也是从那时起,寻求“好玩”成了他学音乐的一种方法。
郎朗一直认为,学钢琴并不一定要走职业道路,学琴的人可以像周杰伦那样玩流行,也可以像谷爱凌那样从事体育,学琴最重要的是增加自信,去创造、去结交更多的朋友,打开一个音乐的国际视野。
在《钢琴书》推出时,郎朗受邀登上美国六大电视台的王牌节目。他印象最深的是在英国参加一档名叫“The Piano”的节目,看到不同职业的素人登台弹琴,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钢琴改变着每一位普通人的人生,让他们活得丰富多彩,“钢琴就是他们人生的自由,特别让人感动”。
过去六年,郎朗录制发行了《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全法式的音乐专辑《郎朗:圣桑》,以及一张迪士尼音乐专辑,对他来说,《钢琴书2》的制作是一次回归。“《钢琴书2》的每首曲子,都会和六年前的第一张有所对应。比如上次选了巴赫的一首前奏曲,这次选了C小调的,是倒过来弹的,特别有意思。”
这位向来提前两年规划自己音乐会日程的国际钢琴家,近年来已经逐渐减少了演奏会的数量。他认为,做演奏家是高危的行业,稍有准备不充分,精神上就会承受重压,也会影响状态和水准。在减少演出后,他的精力依然充分投入事业的不同方向,寻求“好玩”的项目,剩下的时间,就是享受与妻子和儿子相处的家庭时光。
目前,《钢琴书2》的首支先行曲——李斯特《第二安慰曲》已登陆各大音乐平台。10月17日,完整专辑实体唱片将正式上市,数字版也将同步上线全球各大音乐流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