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彩文化“四问”之四· 北京文化产业如何转型?
发布时间:2025-09-24 03:02:00 浏览量:1
文化传承发展,蕴含着经济增长的潜能。
限量发售、提前预约,一款根据文物“万善正觉殿天宫藻井”设计而成的冰箱贴,“出道”即走红,成为中轴线上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文创店的绝对“顶流”。
星光熠熠、热气升腾,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一场由“票根”引发的消费热潮又一次带火郎园Station,这一由老工业遗存转型而来的城市新地标正在文化的加持下愈发闪耀。
今年上半年,北京文化产业呈现“营收稳增、利润快增”的良好态势,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2223.3亿元,同比增长13.3%;利润总额达1759.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3.5%。
资源之盛
让文物与文创同框
9月的北京,秋高气爽,当夕阳为中轴线上的银锭桥镀上一层金色,沿着什刹海漫步,登上庆云楼三层糖房咖啡的露台,眺望后海华灯初上,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
“古都之脊”中轴线,以7.8公里的空间序列承载着东方都城的规划智慧,更通过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让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可触摸、可体验的生活场景,已成为北京旅游的“最大IP”。
过去零散的景点如珍珠般被串联,催生了“观景休闲”一条龙的网红中轴线打卡线路。正阳门旁,大北照相馆的师傅忙着给从外地赶来的游客拍摄全家福;前门大街上,游客们坐在铛铛车里品尝北京特色美食;钟鼓楼附近的京剧主题咖啡馆中,一进店顾客就被盔头、绒花等装饰深深吸引,来一杯“袅晴丝”“醉扶归”特调饮品小酌,在京剧表演的氛围中,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这种传统符号的现代转译,让文化传承跳出传统认知的围墙,成为人们身在北京独特的生活方式。文物与文创同框,古时与今昔交织,当一处处文气浓郁的网红打卡地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密码”,不仅意味着文化传承实现了年轻化表达,更体现出北京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鲜明路径:以文创为载体,让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同频共振;以科技为钥匙,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产业之聚
寻求转型突破密码
漫步于紧邻将府公园、坝河和亮马河的郎园Station,处处可见影视与创意的元素,三层楼高的巨幅电影海报下,影视从业者交流着创作灵感。园区广场上,不时举办露天电影放映、艺术展览、创意市集等活动,热闹非凡。
郎园Station的转型与发展,堪称北京老旧空间活化、文化产业集群升级的生动范本。这处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北京纺织仓库,已成为响当当的北京文化创意新地标与影视创作基地。
今年北影节期间,郎园作为核心主场地之一承接超百场活动。活动举办前三天,入园人流量近10万人次,带动园区商业消费约1700万元,较平日增幅180%。影迷们拿着电影节期间的票根,在线下市集购物可享受文创产品8折、美术馆门票优惠、吃饭送甜品……热爱电影的影迷们,在小小票根中,感受到园区对“电影文化”的情感投射与身份认同。
“园区内影视企业的聚集度特别高,”郎园品牌宣传负责人宋秀平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仅在郎园Station内就有近200家影视上下游企业,今年春节档爆火的影片中,郎园Station内的企业就参与了其中4部。”“非常喜欢这种带有历史味道的老旧建筑”“这种开放的环境和文艺圈很搭”,在采访中,谈及对朗园Station的感受,很多工作人员和店铺老板异口同声。而这份同频,或许也正是文化产业谋求转型突破的密码所在。
行走北京,漫步于各具特色的文创园间,“未来已来”的感触同样扑面而来。走进位于798·751园区的无界之境科技艺术中心,很多观众正戴着VR眼镜沉浸式体验《跟着走·长征》,在这个亚洲最大的VR空间内,他们穿越时空,从瑞金出发成功到陕北会师,一路体会艰难险阻与成功喜悦。借助前沿科技的力量,观众们不仅是“观看”历史,更是“行走”在历史现场,致敬革命理想。产业集群化与业态融合是夯实盈利基础的关键。北京七九八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华平介绍:“798·751园区已吸引600余家机构入驻,形成了以艺术为核心、涵盖12大业态的‘泛文化’生态圈,为园区带来持续性的资产收益与商业合作收入。2025年上半年游客量已突破700万人次。”
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2019年,索尼音乐娱乐中国在选择总部位置时,正是因为看中北京的文化地位,最终落子紧邻北京CBD、文化创意浓郁的郎园Vintage。索尼音乐娱乐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亚洲区总裁丹尼斯·汉德林表示,“我们在北京的新家,加强了我们在中国这一快速发展的市场上的投资。”
转型之要
将IP赋能延伸至多元场景
“十一长假马上要来了,我最期待的就是跟着爸爸妈妈去北京环球度假区玩了!”来自石家庄的五年级学生小李说,自己很喜欢看《哈利·波特》书籍与电影,期待穿上格兰芬多学院的魔法袍,去环球影城的霍格沃茨城堡体验“哈利·波特与禁忌之旅”和“鹰马飞行”,还要尝尝黄油啤酒,再买根魔杖在小镇上施展魔法。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环球主题IP公园,北京环球度假区自开业以来始终保持高人气。开业前半年,通州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46.7%,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一。今年五一期间,环球度假区单日游客达限流人数5万人,优速通套餐秒空,热门项目排队超过2小时,主题餐厅爆火一位难求。
这一“单点爆火”的背后,是北京对文旅IP价值的深度挖掘,更是城市配套服务能力的集中体现。度假区周边酒店订单量曾暴涨800%,数百家餐饮、民宿、购物门店应运而生,不仅让游客从“打卡式游览”转向“深度体验”,更推动通州从“旅游途经地”变为“消费目的地”。正如游客感慨:“以前从未踏足通州,如今住在这里才发现,吃住行游购娱样样便捷。”数据显示,环球影城客源已辐射京津冀及山东、河南、内蒙古等周边省份,游客停留时间持续延长,“一个IP带火一片区域”的效应持续释放。
不止于主题公园,北京将IP赋能延伸至多元文旅场景。“五月天在北京鸟巢跨越16天连唱12场!”跨城赴约的“五迷”小姜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抢了3天的演唱会门票,白天逛吃游遍京城,夜晚奔赴鸟巢追星。而北京为“五迷”打造的朝阳公园表情球、多地点Q版公仔打卡点、限定主题展览等配套活动,更让“看演唱会”升级为“全域文旅体验”,直接带动周边餐饮、零售、住宿消费热潮。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北京服务消费市场表现较为活跃。1-8月,全市服务性消费额同比增长4.4%,文化娱乐等相关领域服务带动作用明显。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型演唱会等活动联动重点商圈,激发消费活力。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朝阳区10余个重点商圈吸引客流超500万人次、销售额超4.8亿元,周环比增长均超10%;截至8月中旬,鸟巢已举办44场大型演唱会,总观演人数接近240万人次,带动了场馆周边消费增长。
随着北京不断发掘新的文化焦点,“IP引流+配套留客”的文化体验,不仅能够拉动住宿、餐饮、零售等相关产业增长,也可以让更多人通过一次主题游、一场演唱会、一次马拉松,感受到更加立体丰富创新的北京,凸显北京作为文化名城的包容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