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收纳的最高境界:不是扔东西,而是重新定义自己
发布时间:2025-09-25 17:42:31 浏览量:2
在印象中,我一直认为整理房间是件苦差事。
直到最近暴雨连连的日子,被困在家里无事可做,于是我萌生了整理房间的想法。
不做不知道,原来整理这件看似简单的事,实际内藏玄机,可以让人感受到美妙的“心流时刻”!
分享3个方法,让你更容易通过整理进入心流。
方法一:游戏化任务拆解
整理收纳因为有明确的步骤、即时反馈、适度的挑战性等特质,可以帮助我们循序渐进地全身投入这件事,并感到愉悦!
为了让整理更有趣味性,我们可以加入游戏化的玩法。
设置可达成的微目标,如“15分钟整理一个抽屉”;建立即时反馈,完成一个区域就贴张笑脸贴纸;适当奖励,整理完可以看一集喜欢的剧、吃美食等。为了让你更专注于当下的事情,可以将手机调成飞行模式,设置一个15/25分钟的倒计时挑战整理一个空间。
例如:定时25分钟整理衣橱,在这25分钟内只专注于整理衣橱这件事。
当我设置好倒计时,本以为时间会过得很漫长,出乎意料的是,当我专注于折叠每一件衣服,按照颜色和季节分门别类时,时间过得飞快。
完成时看着整齐排列的衣物,内心的满足感油然而生,原来整理也可以如此令人着迷!
方法二:打造无干扰环境
现在很多人,一有时间就拿起手机刷个不停,很难沉下心来专注做一件事情。
如果要顺利找到专属的“心流时刻”,那么,我们需要从视觉、听觉出发,打造一个无干扰的办事环境。
减少视觉干扰,用“聚光灯”聚焦工作区;屏蔽电子设备干扰,手机静音或使用专注APP;添加熟悉的声音,海浪声、咖啡厅轻音乐等。记得第一次尝试“无干扰整理”是在一个失眠的夜晚。凌晨一点,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看到床头桌上的杂物堆积如山,更是莫名地陷入了焦虑状态。
与其在床上翻来覆去的,不如做点什么。我轻轻地打开了小灯,刚好像舞台上的聚光灯般洒在床头桌上。
配上舒缓的轻音乐,待呼吸渐渐地平缓下来,我便开始了床头桌的整理“表演”。
在没有噪音的打扰、没有其他事务分散注意力,这时候思绪出乎意料地清晰,关于物品的整理,瞬间有了整理的标准,就连断舍离也变得快准狠了!
第二天醒来,我看着旁边焕然一新的床头桌,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不是我们缺乏专注力,而是我们太少给自己创造专注的机会。
现在我会将这套方法用于其他的事情上,调节灯光、增加熟悉的音乐等动作,成为了进入深度专注的“仪式感”,让大脑意识到该专注做事了!
方法三:建立身体记忆
像钢琴家不需要思考每个琴键的位置,经过长期训练,手指便能精确按照音谱弹出韵律。
整理也是如此,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上,整理就不再是负担,而变成了一种身体的本能记忆。
我们可以:
为每类物品设计特定取放动作;配合呼吸节奏,取物吸气、归位呼气;定期重复形成肌肉记忆。尤其是每天都会使用的空间或物品,一旦形成肌肉记忆,办事效率会高很多!这是我在厨房整理杂物时的强烈感受。
因为,我每次做饭都要花好几分钟找调料、找干货等,这让我倍感挫败。
想起网上博主做饭的样子,似乎她闭着眼睛都能准确拿到想要的调料,眼睛还没反应过来,手先找到调料并拿起来了。
我决定效仿他们的智慧,给每类调料设计了专属动作:瓶装调料用三指拿取,袋装调料双手捧出,罐装调料旋转取出。
不仅设计动作,还要配合呼吸节奏,拉开抽屉时深吸气,取出调料时屏息,推合抽屉时缓缓呼气。
刚开始这套动作显得很刻意,甚至有些不适应,但坚持三天后,我竟然流畅地完成了所有动作,在不知不觉中我的身体已经记住了这一切。
现在,我已经开始将这个方法应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梳妆台的物品取用、衣服的折叠方式、办工作的物品放置等。
习惯了身体比眼睛更快找到物品时,真的减少了很多杂乱物品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