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她也要抵达南京了!

发布时间:2025-09-25 21:03:21  浏览量:2

别再想音乐会都是坐在富丽堂皇的大厅里了。十月的南京,秋风微凉,你坐在中山陵的露天音乐台,头顶是月亮,四周是森林环抱。这种环境下听一场交响乐,感觉完全不一样。这不止是听觉的享受,而是整个身体都沉浸在自然和音乐里。

今年国庆,南京森林音乐会又来了,而且玩得很大。主角之一,是小提琴家陈锐。很多人冲着他的名气来,但一场顶级的演出,远不止一个明星就够了。为他“配戏”的,是香港小交响乐团的桂冠音乐总监叶咏诗,一位在指挥界非常有分量的女性。

叶咏诗这个名字,在古典乐圈子里是块金字牌。她不是那种科班出身、一辈子待在学院里的指挥家。她的老师名单上,是伯恩斯坦、小泽征尔这样神级的人物,也就是说,她是从这个行业最顶尖的大师那里,亲手接过了指挥棒。这种传承下来的东西,不是看书能学到的,是一种对音乐的直觉和理解力。

她带着这份理解力,跑遍了世界各地的乐团,从欧洲到南美。但最让人觉得有趣的,是她为这次南京户外音乐会挑选的曲子。她没有选那些最宏大、最吵闹的,恰恰相反,她选了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里的谐谑曲。她说,一想到是在晚上、在森林里演出,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这个,特别有画面感。

这场演出的核心,其实是陈锐要拉的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那是一首分量极重的作品。叶咏诗所有的选曲,都是围绕这首协奏曲展开的,像众星捧月一样。

我在选曲目的时候,主要是因为我知道陈锐会演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整场演出的节目单就配合他那首来设计。

你看,一场好的音乐会,背后都是这样丝丝入扣的巧思。她还选了巴托克和科达伊的舞曲,这些曲子节奏感很强,充满活力,能瞬间点燃户外场地的气氛,不会让观众觉得闷。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既有古典的深度,又有现场的感染力,考虑得非常周全。

担任演奏的苏州交响乐团,也值得聊聊。他们是南京森林音乐会的老朋友了,几乎年年都来,对这个场地熟得不能再熟。这支乐团很特别,2016年才成立,非常年轻,但乐手却来自将近二十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这种国际化的构成,让他们的音乐里有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不是那种老牌乐团一板一眼的精准,而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新鲜的碰撞感。他们就像一个国际化的创业团队,每个人都身怀绝技,聚在一起就是为了搞点不一样的东西。他们在南京的舞台上,早就证明了自己,无论是演绎浪漫派还是现代派,都游刃有余。

所以10月4日的这场演出,你看似是冲着陈锐一个人去的,但实际上,你将体验到的是一位顶级指挥家、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乐团和一个天才小提琴家之间相互激发、相互成就的成果。这不是简单的1+1+1,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音乐对话。

但如果你以为今年的森林音乐会只有这一场,那就错了。就在前一天,10月3日,同一个场地,同一个乐团,但指挥棒交到了德国指挥家克里斯托夫·柯尼格手里,风格也完全换了一套。

这一晚的主题更偏向热情和狂野。曲目单上有两首名字里带“西班牙”的曲子,夏布里埃尔的《西班牙狂想曲》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西班牙随想曲》。这两首曲子就像西班牙的弗拉明戈舞一样,充满了强烈的节奏和异国情调,听得人想站起来跳舞。

更有意思的是,音乐会还会上演一部本土作品,王丹红的《森林交响》。把一部名字里带“森林”的交响乐,真正搬到森林里去演奏,这种巧合本身就足够浪漫了。你可以对比一下,10月3日是热烈的、色彩斑斓的,而10月4日则是浪漫的、充满故事性的。

怎么选?这其实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你可以把这两场演出看作A面和B面。A面是德国指挥家带来的精准而热烈的西班牙风情,B面是华人指挥家与小提琴明星共同编织的仲夏夜之梦。它们各自独立,又共同构成了这次森林音乐会的核心魅力。

南京森林音乐会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它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它把古典音乐从音乐厅里解放出来,让它和自然、和人、和当下的情境发生关系。你听到的不仅是音符,还有风声、虫鸣,以及身边人真实的呼吸。这种体验,是任何顶级音响都无法复制的。这个国庆假期,如果你想找个地方躲开人潮,不如来这里,让耳朵和心灵都“吸个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