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张亚东加盟,环球音乐押注“内容主义”

发布时间:2025-09-26 22:00:23  浏览量:2

作者 | 朱力克

随着张亚东在环球音乐北京公司接过员工卡,意味着他正式加盟环球音乐出任首席音乐顾问。员工卡由环球音乐大中华区主席暨首席执行官徐毅亲自送上,俩人工作上曾有过紧密合作,也是生活中的多年好友。

张亚东和环球音乐大中华区主席暨首席执行官徐毅

作为内地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制作人之一,张亚东以“金牌制作人”的身份参与并定义了无数经典作品:王菲的《浮躁》《寓言》、朴树的《生如夏花》、许巍的《在别处》,这些歌曲不仅构成了一代人的青春背景音,也奠定了华语音乐的美学高度。环球音乐则是全球音乐产业巨头。

过去几年,环球音乐在中国市场更多处于稳扎稳打的状态,但2025年来动作异常频繁:与刘欢、擎天娱乐达成曲库合作,签下陶喆和欧阳娜娜,再到张亚东的加盟,动作密集而有章法。

通过一系列行动,环球似乎正试图用“内容”而非“流量”,重新定义其在华语市场的存在感。

张亚东加盟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资深制作人的加盟,而是制作人价值的再评价。

张亚东之所以被称为金牌制作人,在于他与王菲、朴树、许巍等艺人的合作,几乎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比如朴树的《生如夏花》,在当时并没有所谓爆款逻辑,却因为作品本身的文学性与张亚东的编曲,在20年后依然被年轻人引用在朋友圈文案中。如有网友评价,“听《生如夏花》是我青春的标志,张亚东让音乐成为了诗。”

在短视频音乐泛滥的时代,张亚东代表了音乐圈老派的工匠精神,不迎合、不妥协,坚持用长期主义打磨作品。他用对音乐朴实地执着,证明着音乐不是速食,哪怕花几年做一首歌,它也应该值得。

张亚东近年的角色更像一个“中台”——既不完全在幕后,也不完全在台前,而是通过综艺、音乐节、厂牌孵化等方式,搭建起新人、作品、市场之间的桥梁。

徐毅对张亚东评价很高,他称“亚东老师在华语歌坛有独到的音乐体系和审美,这是我非常看重的行业宝藏。不管这个时代的音乐变得多么不同,审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称张亚东为华语乐坛的创作巨匠和乐坛伯乐,称他的加盟“将加速环球音乐在中国市场的深耕,尤其是对新世代音乐人的挖掘与培养。”

张亚东也表示,“好的音乐制作与艺人打造,需要专业体系的强有力支撑,长期主义的价值立场,以及不对未来设限的开放态度。我非常喜欢有才华的年轻人,希望在环球音乐这个国际化平台上,我们共同给有才华的年轻人更多机会。”

从幕后制作人到环球音乐的首席音乐顾问,意味着张亚东有机会从“做一张专辑”转向“做一个体系”。环球音乐交给张亚东那张崭新的员工卡,不仅是一份“就职证明”,更是一把钥匙——它即将开启的,是华语新生代音乐人走向世界舞台的通道,也是一场关于音乐产业未来的实验。

张亚东的加盟,连同环球音乐在2025年的一系列动作,呈现出明显的组合拳特征:

首先是扩展曲库,重新激活黄金年代的创作者。与刘欢、擎天娱乐、摩登太空等建立合作,让环球掌握了大量优质作品的版权。刘欢曲库中包括《少年壮志不言愁》《弯弯的月亮》等金曲,仍然是各大综艺与影视剧的常青背景音乐。擎天娱乐拥有小虎队、姜育恒等初代偶像的金曲曲库。摩登天空作为原创音乐的代表,20年来为新裤子、重塑雕像的权利、二手玫瑰、痛仰乐队等艺术家制作并发行专辑超过500张。

环球的这笔合作,不是为了眼前收益,而是为了未来十年的版权话语权。近年来,经典老歌在市场上的播放占比和影响力不减反增。音乐公司版权池的厚度,直接决定了其在市场上是否占据主动权。

其次是签约艺人,实现艺人矩阵的多元化。与陶喆及其创立的音乐公司伟大文化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则意味着环球音乐对头部资深艺人价值的再度开发;欧阳娜娜的加入,则锁定了年轻文化圈层的关注度。陶喆的《爱,很简单》等老歌在2024年因短视频再度翻红,欧阳娜娜则是年轻化、跨界化的代表,她既是大提琴演奏者,又是影视、时尚的宠儿。两人都有国际化的背景,也有跨越圈层的影响力。

陶喆和徐毅

欧阳娜娜和徐毅

再次,是引入制作人,为公司带来“审美中枢”。环球音乐选择张亚东作为首席音乐顾问,这个身份的分量极重。在西方,制作人是唱片工业的灵魂,而在华语语境中,制作人往往被边缘化。如果说版权是资源,艺人是载体,那么制作人就是点石成金的火花。张亚东对环球音乐就是一个把关者,他能决定音乐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总体来看,环球音乐2025的打法可以归纳为:版权池保障体量,重量级艺人带动声量,A&R体系决定质量。 这与不少本土唱片公司“押宝流量明星、追逐短期爆款”的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环球音乐在中国市场的野心,从版权扩张转向了原创发力。张亚东的加盟,正像是一颗定心丸,告诉行业环球不仅要做“最大的版权库”,更要做“最好的内容池”。

当下华语乐坛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短视频催生了“15秒热歌”,但很少有人能记住一首完整的作品;选秀机制频繁推出新星,但大多数艺人昙花一现;独立音乐人努力耕耘,却苦于缺乏渠道与体系的支撑。环球音乐的打法,某种程度上是一次逆流而上。

环球音乐在2025年,显然把“内容主义”写在了战略顶端。张亚东的加盟,不只是一个制作人的入职,而是一个体系的重建信号。它回应了一个核心问题:华语音乐的未来,是继续被流量与算法裹挟,还是能回归到制作人与作品的长期主义?音乐产业最本质的问题,始终是作品是否足够好。

张亚东

环球音乐最大的能力,则是帮助创作者和好内容放大音量。它有遍布全球的资源,可以让华语音乐人直接与海外市场接轨。

此前,无论是与刘欢还是陶喆的合作中,双方都强调将依托环球音乐的全球发行网络和创意制作资源,为音乐作品提供更广泛的推广平台和合作机会,共同致力于推动华语流行音乐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事实上,过去十年,环球音乐在海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容+分发”的双轮驱动。

最典型的案例是Billie Eilish。她的首张专辑几乎完全由哥哥Finneas在卧室完成,但在环球音乐的资源与分发加持下,从SoundCloud一路走向格莱美,成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Z世代艺人之一。

类似的模式也出现在亚洲市场。韩国的BTS背后,是BigHit的创意体系与环球的全球发行网络结合。环球帮助他们打开欧美市场,同时保持他们音乐的原创性与本土特质。日本方面,环球长期与坂本龙一、宇多田光等音乐家保持合作,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找到平衡。

环球在全球范围早已验证过“内容主义”的价值。如今他们把这套逻辑带到中国市场,押注张亚东与本土原创力量。如果说王菲和朴树等音乐人代表了上一个时代的内容奇迹,那么环球音乐与张亚东的合作,也许正在酝酿属于新一代的答案。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