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审美背后是认知,认知背后是阶层

发布时间:2025-09-25 16:37:00  浏览量:1

​​

一个人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其实早已无声的暴露了这个人的认知层次。你觉得什么好看,什么顺眼,什么有味道,也就暴露了你的阶层。一个人的认知阶层,就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方式,也就是他处理信息的内在逻辑。所以说,一个人觉得什么东西好看,并不是无缘无故的。

当你觉得一幅抽象画乱七八糟,而另一个人却看得津津有味。其实,这背后是你们对“秩序”和“信息密度”的接受程度不一样而已。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理简单、线性的信息,比如流水线上的重复劳动,或者只需要执行明确指令的工作,他的大脑就会习惯这种低复杂度、高确定性的模式。

那么,当他面对一幅需要多维度解读、充满不确定性的抽象画时,他本能地会觉得“乱”,觉得“看不懂”,进而觉得“不好看”。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东西超出了他熟悉的认知体系,给他带来了心理负担。

反之,如果一个人长期需要处理复杂系统,比如管理一个项目,协调多方资源,解读市场数据,他的大脑已经适应了在高信息密度和不确定性中寻找规律。

那么,一幅留白众多、意蕴深长的画,或者一部叙事结构精巧、需要思考的电影,再或者一处简单的小景,反而会让他觉得“有味道”、“好看”。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停留在哪个层面,你就更容易被哪个层面的“美”所吸引。如果你觉得古典音乐吵,他觉得流行音乐浅,那不是音乐的问题,是你们“接收器”的带宽和解码能力不同。也就是你们所处的环境和所接触到的资源不同,如果你从小有机会在博物馆、音乐厅、世界各地行走,看到的“美”的样本是丰富的、多元的、经过时间沉淀的;反之,如果你接触到的“美”主要来自短视频平台、商业广告和廉价消费品,那么你的大脑就会被训练得适应那种高刺激、快节奏、直白强烈的“美”。

一个人只有当你见识过真正的好东西,脑子里有了参照系,以后遇到粗糙的、模仿的、廉价的东西,才会有一种本能的辨别力,你的审美基线,自然就会被拉高,随之而来的你对美的认知也会比一般人要高。而这一切的背后就隐藏着你的资源、时间、金钱和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