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爱乐之城”!沪上20+场音乐演出“声”动国庆
发布时间:2025-09-27 23:34:56 浏览量:2
2025年国庆假期的上海,动人旋律与音符背后的故事,谱写成城市多元文化的灿烂乐章。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西岸大剧院、北外滩友邦大剧院等近十家主流场馆携不少于20场音乐类演出密集登场。从迪图瓦等国际大师引领的艺术教育,到自得琴社、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等穿越古今的经典回响,再到《风声》《大江东去》等叩击心灵的音乐剧叙事,“艺术教育+经典音乐会+音乐剧”三重奏次第奏响,既彰显了上海作为“爱乐之城”“音乐剧之都”的专业底色,更以可感可触的艺术表达,让乐迷与音乐剧迷在假期中触摸上海文化的温度与深度。
从大师读谱到古谱新声,让经典乐韵在当下焕新
艺术教育的破圈与经典音乐的焕新,构成了上海国庆音乐演出市场的“定音鼓”,既守住专业内核,又打破高雅艺术与大众的距离。
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10月3日推出的“迪图瓦带你读总谱”活动,堪称上海艺术教育拥有国际化视野的“范本”。指挥大师迪图瓦与上海交响乐团驻团指挥孙一凡担任嘉宾,以即将于10月11日中国首演的世界首部用无调性音乐写成的歌剧《沃采克》为核心——从文本背景梳理人物命运,到乐谱细节拆解旋律逻辑,将原本晦涩的专业乐理转化为“听得懂、能共情”的艺术对话。
经典音乐会则在传承中不断突破边界,勾勒出多元的音乐图景。同样在10月3日,上音歌剧院的“繁花2025——陈钢交响作品音乐会”,是一封“献给上海的音乐情书”。90岁高龄的作曲家陈钢,将60年前为喜剧电影《球迷》创作的鲜活旋律作为音乐动机,融入父亲陈歌辛《恭喜恭喜》《梦中人》的经典音调,让新作《交响序曲——繁花》承载起上海的历史厚度与城市情怀。音乐会再以《梁山伯与祝英台》《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交响诗曲:情殇——霓裳骊歌杨贵妃》等串联其艺术生涯,特邀俞丽拿弟子黄蒙拉父女登台,节目勾勒出中国当代音乐的发展轨迹,更彰显上海音乐文脉的生生不息。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与东方艺术中心则分别在古乐焕新与文化亲民上发力。自得琴社10月5日在上海音乐厅带来的《神奇秘谱》600年纪念音乐会,让这部明代宁王朱权编纂的古琴谱专集焕发新生。“太古遗音”板块以原味独奏呈现《广陵散》《大胡笳》的厚重。“沧海拾珠”板块挖掘《古风操》《列子御风》等冷门曲目,以器乐重奏赋予作品新生命力。“古韵新声”板块更将《酒狂》移植为中阮版本,让《山居吟》融入氛围音乐——600年的琴韵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文字,而是当代观众能跟着节奏轻轻晃动的悦耳新声。
东方艺术中心10月5日的“奥地利国宝”维也纳童声合唱团音乐会则成“爆款”。作为2025浦东文化艺术节参演剧目,这场演出的80元公益票早早售罄。加上“维也纳之声”维也纳林茨管弦乐团音乐会、The·12·Tenors十二男高音世界巡回演唱会等“音乐菜单”,让不同喜好的观众都能在东艺找到心仪选择。
从《风声》诉信仰到东坡咏大江,音乐剧直击心灵
若说艺术教育与经典音乐是国庆演出的“定音鼓”,那音乐剧便是极具张力的“华彩段”。《风声》《大江东去》分别聚焦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用舞台叙事叩击当代人的精神共鸣点。
在西岸大剧院驻演的音乐剧《风声》,从筹备到开票便自带“热度体质”。由阿云嘎担任总制作人、作曲、音乐监督的这部作品,改编自麦家同名经典小说,筹备历时三年,历经三轮工作坊打磨,仅开票1小时便实现全场次售罄。这份热度背后,是主创团队对“品质”的极致苛求:一段“迷雾”群舞修改10版,音乐创作常熬夜至凌晨4点,连舞台上每一缕烟雾的浓度都反复调试。剧中没有走“谍战爽剧”的路线,反而创新融入“剧本杀”式多视角叙事,搭配吴弼泳打造的沉浸式舞台空间与13人交响乐队的现场演奏,将1941年裘庄里的“信仰博弈”唱得细腻又有力量。
北外滩友邦大剧院10月7日-9日将上演的音乐剧《大江东去》,则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提供了新样本。主创团队没有局限于“文人轶事”,而是以苏轼被贬黄州的四年经历为主线,用25首原创歌曲、“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的多媒体诗意布景,展现他从仕途低谷的郁郁寡欢,到与百姓共耕的豁然开朗,最终实现精神涅槃的历程。同样扮演苏轼一角,张新成在《一蓑烟雨》中唱出“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洒脱,宗俊涛在“燃尽半生”选段里演绎出悔恨与觉醒的复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