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视点 ‖ 有些事既然做了,就不要轻易放弃
发布时间:2025-10-02 07:27:55 浏览量:2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我洗漱后并没有去卧室休息,而是来到幽静的书房,打开笔记本电脑,上网搜出吉他纯音乐《放弃了》,戴上耳麦,点击播放。
这是一首净化心灵、直击灵魂深处的曲子,让人浮想联翩,心随意动,欲罢不能。我情不自禁想起长篇报告文学《国之殇》的创作,以及面世经过。
我有个习惯,经常在写作的时候,喜欢用笔记本电脑,或者是手机播放一些经典乐曲,国内的国外的都有。
在浩瀚的文字海洋傲游,有音乐陪伴,那种感觉妙不可言。一边写作,一边欣赏音乐,不仅愉悦心情,而且还能激活思维。我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写出来的。
吉他纯音乐《放弃了》( Wazkiqiptu )是一首以维吾尔族歌曲为原型改编的作品,表达情感放弃的主题,旋律忧伤而优美。
《放弃了》之所以意境如此婉约,之所以情感如此忧伤,之所以回味如此迷惘,就是因为主人公放弃那段美好情感。所以说,有些事既然做了,就不要轻易放弃。否则,遗憾终身。
就拿《国之殇》来说。我写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动因,主要是几年前一些地方接二连三发生矿难,伤亡惨重,可谓民之殇,亦是国之殇,触目惊心,醍醐灌顶,令人震惊。
作为军旅作者,出于良知与社会责任,我就想着策划写部备忘录式的报告文学。因为,只有报告文学,才能全景式、多角度披露真相,深入剖析,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加强整治与预防,努力把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
我把选题报给天津一家大型文学杂志社,很快就接到这家杂志总编电话,说:“你这个选题好,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与现实意义,好好琢磨琢磨,可以做篇大文章。”
于是,我开始着手准备。先是拟写报告文学提纲,再据此拟写采访提纲,随后查阅大量资料,包括国外的。光做的心得笔记与搜集的素材就有十几万字。
随后,我日夜兼程,风雨无阻,一连跑了许多地方矿区,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甚至还受到过威胁。
纵然这样,我也没有退缩放弃,零零散散花了有一个多月时间,拉出十几万字初稿。冷却一段时间,我又进行润色,并在原来基础上,压缩至6万字,直到自己满意,便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的电子版,发到杂志社邮箱。
一个礼拜时间不到,总编打来电话,说写得挺好,可就是太长,要压缩4万字以内。我说,这就是压缩版,原稿十几万字,要是没有足够字量,说明不了问题。
总编看我态度比较坚决,过了一会又说,要不我们可以考虑增加稿费,千字千元怎么样?我说,这不是稿费问题,而是再压缩下去,不伦不类,起不到警示作用与宣传效果。总编说,既然如此,那我就无能为力了。
想想跑了那么多地方,熬了那么多不眠之夜,我不想放弃,不想让自己付出的努力付诸东流,尤其是那段时间,我一闭上眼睛,脑海里就出现血淋淋的矿难场面,还有那些失去亲人的矿工家属痛不欲生的悲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接着,我又把《国之殇》发给另一家文学杂志社。他们看后,立马就委婉拒绝。连天津那家大型文学期刊都发不了,其它杂志可想而知,况且还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说,哪家杂志也不缺稿子。
就在我陷入困境之时,突然想到京城一家出版社正要出版我的一部文学作品集。于是,我考虑把《国之殇》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加进去。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说,添加内容,就要重新审核书稿,而且比较麻烦。我说,要不先发给你看看?责任编辑说,可以。
过了没几天,责任编辑就给我打来电话,高兴地说:“难得一见的好作品,可就是题材比较敏感,我费老大劲,才做通我们社领导思想工作,但要改,该调整的要调整,该删除的要删除。”我说:“你能不能给个修改意见,具体一点?”责任编辑直言不讳地说:“给不了,也没办法具体。你只要用记者的敏感、作家的态度,对待修改就行。”
我仔细揣摩责任编辑这番话的意思,静下心来反复考量,又花一个礼拜时间,终于改出来。责任编辑看后,连声说好,而且很快就通过审核。由此可见,凡事不放弃,就会有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