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娱而往”成旅游新常态
发布时间:2025-10-08 07:05:54 浏览量:1
转自:中国旅游报
□ 熊海峰
过去,娱乐是旅行的点缀;如今,娱乐已成为出游的重要理由之一。国庆中秋假期,各地文娱活动精彩纷呈,无论是扮成侠士进入河南万岁山武侠城“闯荡江湖”,还是到河北唐山河头老街参加热闹非凡的“大唐英雄会”,都让人心生向往。近些年来,旅游的核心吸引物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游客因为一场音乐节或一个特色演艺项目而出行,“因娱而往”已成为旅游新常态。
“娱”本来就是旅游六要素之一,只不过长期以来人们很少将其独立出来作为旅游的核心吸引物。近年来,游客追求沉浸体验、情绪价值与社交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选择的重心逐渐从“吃住行”向“游购娱”倾斜,“娱”元素从“附加项”升级为“核心吸引物”,娱乐不再只是“旅途中放松一下”,而是成为贯穿旅游全程、构建情感连接、激发文旅消费的关键因素。同时,“娱”的内涵也全面拓展,已经远非传统意义上的游乐设施、演艺节目或夜市活动,各种文娱型(如嘉年华)、互动型(如剧本娱乐)、沉浸型(如VR体验空间)或社交型(如主题派对)的娱乐内容层出不穷。
进而言之,食住行游购娱,“娱元素”也将是旅游业未来发展中最具潜力的要素。为何?“吃住行”属于基础消费,支出弹性不会太大。目前景区主要是挣“游”的钱,而旅游是民生产业、幸福产业,降低景区门票价格,降低游客进入门槛,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购”和“娱”则不同,具有极大的弹性空间,特别是“娱”。一方面,“娱”本身可以创造经济价值,例如文旅演艺、音乐节等的票房收入;另一方面,“娱”还可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促进夜经济发展,通过推动“娱+”,可以形成以文娱活动为“圆心”,以文旅商体等为“扩散圈”的涟漪经济。
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进,以及人们希望获得更深层次的情绪体验和文化滋养,当前旅游的价值核心正从眼球经济转为心灵经济,“娱”的重要性进一步彰显。如果说“游”是旅行的骨架,“食住行购”是血肉,那么“娱”就是让旅程鲜活起来的灵魂。未来谁能将“娱”做得有创意、有情感、有传播力,谁就能掌握新时期的流量密码,就能提升景区的重游率、构建竞争的护城河。
一是要顺需而变,重构旅游产品。旅游本质上提供的是精神产品,其价值来源于游客的共情与共鸣。市场主体需坚持用户导向,顺应游客需求向深度体验、情绪价值、个性化与社交化转变的趋势,做好主题策划、叙事策略、社群运营和场景营造,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度和“含娱量”,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剧中人”,通过参与共创实现价值共鸣。
二是尊崇内容为王,聚力创新创意。做好娱乐项目的关键是内容,做好内容的关键是创意。只有做到“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给予游客强烈的心灵震撼和独特的情绪价值,才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过程中,要做好价值创新阐释和内容创意表达,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富有意蕴和巧思的文娱产品,让游客不止于看和听,更能在玩中获得感与悟。
三是要促进科技赋能,加速提智升级。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创新突破,深刻改变着旅游业的产品形态、业务模式和营销方式。市场主体需要拥抱最新科技,以体验为本、文娱为魂,科技为翼,加快构建“智能+人性化”文旅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价值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