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剧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透过首届青浦水岸音乐节感知青浦温度

发布时间:2025-10-21 00:04:17  浏览量:5

当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旋律在上达中央公园南园落幕,首届上海青浦水岸音乐节用两天的狂欢,为广大乐迷献上了一场“音”“景”“情”交融的盛宴。在11.5万平方米的场地中,上万名乐迷跨越山海而来,即便气温骤降、雨后微湿,却始终沉浸在热烈氛围里,这也是“为一场音乐节奔赴一座城”的动人图景。这份惬意背后,是青浦从志愿者服务到交通疏导、从场地维护到文化供给的全方位保障,更彰显了青浦“以细节见初心”的城市治理智慧。

对大型群众性活动而言,安全永远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也是所有体验的前提。青浦将“预防为先、精准施策”的理念贯穿始终,用系统化的前置部署,为音乐节筑起了一道无形却坚实的“防护盾”,结合场地的地形特点,反复优化客流动线设计,从源头上降低了拥挤风险。消防隐患排查同样做到“不留死角”,对舞台搭建的钢架结构、电路线路、照明设备进行逐一检测,小到一个松动的接线端子,大到舞台背景板的防火等级,均严格对照安全标准核查。这些举措将安全管理融入服务细节,既守住了安全底线,又未让安保措施显得生硬,真正实现了“安全与体验”的平衡。

大型节事既是城市魅力的展示窗口,也是对治理能力的集中考验。青浦的破题之道,在于跳出“就音乐节办音乐节”的单一思维,构建起跨部门、全区域的联动机制。音乐节的温暖,从官宣定档那一刻便已“在线”,青浦联动各级媒体和社交平台,提前发布包括交通、住宿、票根福利等在内的“一站式”指南,让乐迷“未到现场,先知详情”。音乐节的温暖,从乐迷踏出轨交17号线的那一刻便已“陪伴”,身穿蓝马甲的青年志愿者,如点点星光散落于各个服务点位,构成了覆盖全场的保障网络,不仅为观众提供引导服务,还用专业推介延伸着音乐节的体验半径,近300名志愿者不仅是服务符号,更成为青浦传递热情的鲜活名片。

大型活动的有序运转,离不开交通与场地的硬核支撑。对于自驾前来的乐迷而言,“停车难”往往是参与盛会的第一道障碍,而青浦的提前布局,恰好将这一顾虑化为安心。在距离主会场约3公里的临时停车场,青浦区为自驾观众准备了近4000个免费停车位,并调派了50辆公交车作为免费接驳专车,在停车场与音乐节现场之间往返,既覆盖了不同出行需求,更体现了城市服务的精准度,青浦“便捷、暖心”的城市形象,在乐迷心中留下深刻印记。

面对11.5万平方米的滨水草坪与上万名观众的压力,场地维护同样做到了“精耕细作”,科学划分舞台区、观演区、休闲区等活动空间,既避免了拥挤,又保障了观众的视听体验。最令人称道的是对突发天气的应对——音乐节前突降大雨,场地维护团队早已备好预案,“预判在前、快速响应、细节补位”的维护模式,让音乐节每一个细节都是最高质量。

音乐节现场设置的非遗市集更是为乐迷搭建了一个“活态传承”的文化舞台,让年轻群体对“老手艺”有了具象认知。非遗市集与音乐节的结合,是青浦对“文旅融合”的精准实践。非遗市集成为乐迷了解青浦的“文化入口”。当外地乐迷为非遗美食驻足时,他们同时也在接触青浦的历史与民俗;当他们购买一份非遗手作作为纪念时,也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消费动力,让音乐节超越了娱乐属性,成为青浦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

节事经济的核心,在于能否将短期人流转化为长期消费力。青浦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音乐节+全域体验”的消费闭环。1200万元农文旅商体展融合消费券的发放,不仅激发了观众的消费意愿,更将音乐节的影响力延伸至全区文旅资源。“票根享福利”的设计更具巧思——朱家角古镇、上海大观园等8个A级景区免门票,酒店5折入住、餐饮7折优惠……这种“一张票根串联全域”的模式,打破了音乐节与城市消费的壁垒,让观众从“看演出”转变为“深度游”,实现了“音乐引流、全域受益”的效果。整个水岸音乐节期间,农文旅商体展联动165家优质主体,推出十大类84项重磅票根权益。10月17日至19日,全区累计接待游客42.06万人次,同比增长33.88%;实现旅游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27.7%。抽样酒店平均客房出租率76.43%,同比增长29.33%。

当音乐的浪潮退去,留存在人们心中的,除了旋律,更有这片土地所展现出的组织力、人情味与无限活力。首届上海水岸音乐节的成功举办,是青浦对“以节兴城”发展路径的一次成功探索,这并不是一场孤立的文艺活动,而是推动“农文旅商体展”六业融合的重要契机。通过音乐节,青浦不仅展示了自身的生态优势、文化魅力与治理能力,更找到了一条以文化活动激活城市资源、以节事经济拉动区域发展的新路径。

记者:李艳丽(首席)

摄影:顾舜丽(特聘首席)、朱泽敏

编辑:赵凌云

责任编辑:孙晨(首席)

终审:贾彦秋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